今年教師節,從教34年的劉笑天老師執教的11班的學生,送了他一張自制的看似簡陋的賀卡,稱他為“天爺”——“倒數第二個昵稱,下一個就是終極昵稱‘天爺爺’了?!眲⑿μ鞓泛呛堑卣f,“超越功利的教育就是一份有道的真愛。05后的孩子有點感性,你對他們好,他們會加倍奉還。”
固守教室,守望校園,推動學生進行母語文化閱讀,帶動區域內教師專業閱讀,是他始終不渝的追求。
2
山東濟南外國語學校 劉笑天
母語文化閱讀應該有自己的主張
積累母語文化基本語匯,熟習母語語言表達方式,深味母語文化內在精神,是劉笑天對母語教學的基本定位,也是他推動母語文化閱讀的終極目標。他守望著這一目標,不斷謀求嬗遞、提升、超越,然而又始終以此為皈依。他把自己界定為一位“拙誠”的母語閱讀教學的守望者,偶爾像夕陽古道上一個固執的羸弱老兵,一匹破馬,一柄長矛,在互聯網+時代色彩繚亂、節奏迅捷的碎片化時代,在新概念新理念你未唱罷我登場不斷涌現的時代,一直固守著這一目標。
劉笑天曾寫過一篇文章《中學教材古詩文選目缺失什么》,認為進行立體化的母語閱讀,需要從三方面入手:積累母語基本語匯,熟習表達方式,深味文化精神。通過對它們的把握、涵詠、探究,可以直抵一個民族心靈深處最隱秘的空間。一個人的文化修養的積淀首先要從積累民族語言的基本語匯開始;反言之,作為文化主體的人,語匯世界和表述方式則折射了你的文化內涵。
母語文化閱讀應該有自己的主張、理念、脈絡,然而最重要的是關懷和實踐。
以校本課程方式推進學生母語經典閱讀
二十多年前,劉笑天還在一所魯北縣城的高中任教,那里是一望無際的鹽堿地,教育改革的春風幾乎難以吹拂得到。那時教育家李希貴主導的“語文實驗室”在高密一中如火如荼地進行。因為改革成果是由《山東教育》雜志發現發掘,作為刊物重點作者的他對其核心精神知之甚深。在學校支持下,在學校建立起了兩間語文學科學習的專用教室,學生每周有兩節連排課去那里閱讀、摘抄、編手抄報,每次還有十五分鐘的分享時間。對互聯網還沒有光顧、多數出身農村的縣中孩子,這種閱讀和學習方式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20年后他的一位在京城名校任教的學生提及此事仍然念念不忘,覺得那種學習給他們封閉的生活打開了一扇窗戶,布滿燦爛陽光和青草氣息。那時候也沒有類似“實驗室”“學科教室”的名號,“但是我們在那里的閱讀、寫作、學習活動一直堅持到六月三十日,七月初就準備迎接高考了?!蹦菍脤W生畢業了,劉笑天也選擇了離去。
來到濟南,劉笑天任教的學校是濟南外國語學校,是教育部備案具有向重點高校直接輸送保送生資格的全國17所外國語學校之一,校訓為“人文天下,行者無疆”。作為校訓的原創者,他極為注重母語傳統經典閱讀對“人文”底色的架構,除去正常的語文教學之外,他三次以校本課程的方式,推進學生母語經典閱讀。第一次是在2004年,他為學生開設了“《論語》選讀”校本課,通過誦讀、批注、譯注、小論文寫作的形式,讓學生通過學界公認的權威版本,回歸經典原意,在此基礎上結合時代元素,進行個性解讀。隨后他又為學生開設“辛棄疾詞作鑒賞”校本課,當時衰草離披的辛棄疾故居距離當時的校區只有4公里,他和學生一起實地考察,周末再去大明湖畔的辛棄疾故居考察,收集這位愛國詞人生平事跡、紀念資料,與學生共同選編學習讀本,以師生共讀共講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和素養。2016年,他與兩位同事為學生開設“泉城文學三大家”校本課程,以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三位濟南本土的文學大家為學習載體,以誦讀、品賞、研討、調研、展示為主要學習方式,培育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研究意識習慣、公共參與精神。采取群文閱讀的方式,延伸閱讀《宋史》《元史》等史書相關部分,鄧廣銘、梁衡等大家的文史作品。其中一項活動是通過三位文學大家故居、紀念館、墓地的實地調研,收集名人題寫的楹聯,品味其中的文化意味,學習對聯知識,圍繞三位大家,擬寫楹聯,提升母語表達能力。學生興趣盎然,收獲頗豐。學生分組研究、調研,圍繞“弘揚大家精神,打造城市名片”,撰寫研究報告,就完善名人故居建設、打造新型媒體平臺、舉辦主題文化節、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等活動、媒介及創意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建設性建議。然后劉笑天利用濟南市政協委員的身份,以學生名義整理成為政協提案,藉此涵詠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精神和能力,這門課的基礎在于閱讀,但是超出一般意義上的文字閱讀,由此建立起來的母語文化的學習方式對學生而言具有獨到的價值。
閱讀立校,打造書香學府
學校2019年搬遷新校后,以“讀書行動”為驅動內核,閱讀立校,打造書香學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南鄰華山,北接鵲山,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所以把項目以“鵲華讀書行動”命名,具體內容包括:以培育兼具中華根基與國際視野的未來領軍人才為終極目標,涵泳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特質、思維能力、家國情懷和完美人格;以“共讀”為參與方式,增進家校、師生、親子的溝通交流,相互理解,彼此包容,共同成長;以專業閱讀和自由閱讀相結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豐盈教師精神內質;以“閱讀即生活”為核心理念,強調閱讀成為師生的日常習慣和生活方式,潛移默化,自然生長。方案制定、具體實施均由劉笑天操盤完成。其中的“鵲華學堂”曹文軒、畢飛宇、張清華、杜澤遜、程翔、汪鋒等大家名師走進校園,與學生面對面交流,迸射出思想火花;莎翁劇社的演出繽紛多彩,學生作文選的編寫工作也持續了近十載……
劉笑天一直致力于學生母語讀本的編寫工作,先后為中華書局、語文出版社編寫出版過母語讀本,曾經在北京十一學校、山東濰坊等地作為實驗教材和讀本使用。他尤其注意學生母語學習理路的梳理、學習策略的探究?!拔覀兡刚Z的學習確實應該擁有科學合理的路徑,不止一條,也不是一個語理或者語感就可一簡單概括,怎么做,需要我們在教室中不斷探討、改革?!?/p>
與此同時,他也在不同場合持續強調教師的自由讀書、專業讀書的重要性,在權威教育紙媒發表《教師讀書,不要太專業》《薦書不是尋常事》等文章反復呼吁,且在山東省內、濟南區域內的教師培訓中以《基于學習活動背景下的整體閱讀》等講座對教師閱讀進行專業指導。他認為:“教師培訓傾向技術和理念,這沒有問題;但是由此忽略教師專業素養的培養就大錯特錯了。離開了師生的共同閱讀和教師的專業閱讀,我們的母語學習就像張愛玲筆下那一襲華美的袍……”他和同仁交流時說,教師讀書,境界有三:一是構建合理專業素養結構;二是打造精神底色;三是像何兆武先生所講,自由讀書。
他說,將來退休了,也要去支教,領著孩子們自由讀書;編一套理想的母語文化讀本;寫少人問津的書評,推薦好書,繼續自己的拙誠守望之旅。(嚴寅賢)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