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升學壓力大、課業繁忙,如何在高中生中更好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這難不倒“以紅色基因為立校之本”的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學。
4月起,佳一中啟動針對高二文綜班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動:政治學科“劃黨史”,圖文分享歷次五年規劃(計劃)的成就并探究原因;地理學科“畫黨史”,手繪革命根據地地圖、長征路線圖等;歷史學科“話黨史”,用課本劇的形式歌頌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而這只是今年該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系列活動中的一個例子。
“我們的紅色教育活動和教育教學結合緊密,學生、老師、家長都歡迎?!睂W校黨委書記、歷史教師胡迎秋說。
1926年的建校圖紙(學校供圖)
佳一中始建于1926年,佳木斯第一個黨員、黨小組、黨支部,以及中共佳木斯市委都誕生在這所校園,學校聯合中學時期(1946年5月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的前四任校長都來自延安?!奥摵现袑W時期第一任校長李延祿,曾任東北抗聯第四軍軍長,是合江省政府主席兼任我校校長?!焙镎f,“可以非常驕傲地說,我校的早期校史為佳木斯市的建黨史,書寫了光輝的第一篇章?!?/p>
聯中學生參戰照(佳木斯一中供圖)
光榮的革命傳統如今都記錄在校史館中。1926年,一中的初始學?!獦宕ㄖ袑W成立。1930年,在北京讀完書的共產黨員唐瑤圃受聘樺川中學,擔任英文教師。他到學校后,秘密開展黨的工作,向學生宣傳共產主義思想,開展反帝反封建教育。1932年,經唐瑤圃介紹,數理教員張耕野被發展為佳木斯市第一位中國共產黨黨員。1933年3月,樺川中學語文教員董仙橋加入中國共產黨,建立西門外黨小組,這是佳木斯市第一個黨組織。1934年秋成立了樺川中學黨支部,張耕野任書記。樺川中學黨支部在抗日戰爭時期熱心發動群眾,宣傳抗日斗爭,成為佳木斯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軍的戰斗堡壘。1937年1月,北滿省委為加強和統一黨的領導,深入開展抗日斗爭,將樺川中學黨支部與西門外黨支部合并,成立中共佳木斯市委,由董仙橋任書記。校友、共產黨員馬克正策劃了梧桐河金礦礦警起義,給予侵略者重大打擊。樺川中學成為佳木斯市委所在地和領導市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中心。
毛主席復信(學校供圖)
來到校史館門口,紅色大字的毛澤東主席復信墻格外引人注目。那是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6月6日是當時的教師節,解放戰爭捷報頻傳,全校教職工歡慶節日,群情振奮。時任白潞校長與教師們共議,給毛主席寫封致敬信,表達為新教育事業奮斗的決心。大家對此紛紛表示贊同,45名教職員簽名的致敬信連夜寫成寄往北京。6月25日,毛主席親筆復信,并勉勵佳木斯聯合中學的全體教職員同志,“望繼續努力,與群眾結合,把我們的新教育事業建設得更好”。
接到毛主席的復信,全校師生奔走相告、歡欣鼓舞,“復信鼓勵直到今天依然是一中人寶貴的精神財富”。胡迎秋說。
“紅色是學校最厚重的底色。”學校成立至今,李延祿、張如心、徐秀珍、付曉秋先后當選全國黨代表,他們參與并見證了中華民族從抗戰勝利、新中國成立到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宏圖偉業。在與黨和國家共同成長的95年里,佳一中致力于傳承紅色基因,上世紀90年代首創的“五心”教育(忠心獻給祖國、愛心獻給社會、關心獻給他人、孝心獻給父母、信心留給自己)曾在全國引發廣泛影響。1999年,北約轟炸南聯盟,新華社記者、佳一中校友邵云環犧牲,學校開展了“用身邊的人教育身邊的人”的“云環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開展了“嵌入式微型黨課”活動,把黨小組建在教師備課組上,利用備課的時間講黨課,將紅色文化傳承與教師隊伍建設有機結合。
2021年青年業余學校開班儀式(學校供圖)
大學校園有黨校是尋常事,但在中學階段把學生黨校開展得熱火朝天的,并不多見。佳木斯一中從1990年起便創辦“學生青年業余黨?!?,利用課余時間,面向優秀學生開展黨的教育,黨委書記、校長親自講黨史黨課,與學生面對面交流,30多年來培養了2100多名入黨積極分子。
30年學生黨校,留下的珍貴記憶說也說不完。一次,學生主題研討各大國和政黨的綱領及章程,17歲的學生小岳分享道:“我研究了那么多國家和政黨的章程、綱領,沒有一個像中國共產黨這樣,在章程里寫明是為民族、為人民服務的。我,一定要加入中國共產黨?!闭f到這里,他眼含熱淚,其他同學也深受感動。
已經畢業的單親貧困家庭學生小齊,品學兼優自強不息,也是業余黨校的學生。當年,他以超分數線數十分的成績填報北京師范大學,當老師們勸他再考慮一下時,他說,自己在一中受到了太多幫助和洗禮,只愿學成歸來,回校當一名人民教師。
近些年,入黨流程更為嚴格,高中階段基本不能發展學生成為預備黨員,一些中學因此放棄了類似的黨?;顒?,但胡迎秋說:“我們會一直堅持,在一代代一中學子心中播下理想信念的種子。”
這就是一代代的一中人,他們傳承紅色基因,培養紅色接班人,為黨旗增色,為民族鑄魂。學校先后獲得“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文明校園”等三十八塊國家級獎牌。站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上,佳木斯一中正在創建中華名校的征程中開拓進取,再續華章。(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唐琪 張晨)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