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教師是關鍵。教師隊伍建設內容涉及思想政治素質、師德師風、專業素養、育人能力,也包括身心健康維護和情緒情感疏導,哪一個方面都不可或缺。切實關注和解決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對立德樹人質量提升有直接影響
教師的心理健康既是大課題更是緊任務。2024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進一步加強尊師惠師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的第一項舉措就是,進一步關注教師的身心健康,要求各地教育部門每年組織教師免費進行一次身體健康檢查,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心理輔導等服務。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趙長龍表示,將教師心理健康納入考核體系具有現實必要性。他認為,心理健康的教師是培育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保障,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應該得到關注。建議加大對教師心理健康考核與測評,讓教師能以健康心態從事工作,同時應避免考核增加教師的額外負擔。
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教育質量和學生的心理健康,與教育質量關系密切。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針對學生的,教師的心理健康同樣重要。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要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通過完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為教師提供必要的支持。學校需要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減輕工作壓力,同時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幫助教師掌握情緒管理和壓力應對的技能。
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亟待解決
近些年,我國教師的情緒負荷、教育壓力明顯增加,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2022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調研結果顯示,在接受調研的2萬多名教師中,有一半教師被焦慮情緒困擾。
心理教師的心理問題更值得關注。2024年,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受委托,針對首都地區心理教師的情緒勞動(心理負荷強度)問題進行研究。研究發現,心理教師的勞動強度突出,心理健康維護更加迫切。相比于專職心理教師,兼職心理教師的情緒勞動強度更高。沒有教師資格證的心理教師的情緒勞動強度顯著高于有教師資格證的心理教師。相比于心理學類的心理教師,教育學類的心理教師的情緒勞動強度更高。相比于教齡6—10年、11—15年、16—20年、20年以上的心理教師,教齡5年及以下的心理教師的情緒勞動強度更高。小學的心理教師的情緒勞動強度比初中、高中、完全中學和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的心理教師更高。
綜上所述,教師的教育壓力、勞動強度和心理負荷在增加,由此導致的心理健康問題在增多,需要給予重視和解決。
北京市加強教師心理健康工作的區域實踐探索
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社會性的情緒動物,人的交往關系及情緒情感具有很強的變化性、誘導性、關聯性、傳染性和后果性。教師和學生的心理健康建設是系統工程,需要師生同步,親子攜手,全民共建,校家社協同。北京市基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和新時代首都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任務要求,出臺了切實加強教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文件,在加強居民、家長心理健康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筑基:加強社會心理健康建設,構建心理健康保護的“社會大網”。從2021年開始,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啟動社會居民心理健康體檢與心理援助服務,從社會層面構建心理健康支持網絡,提高全民心理健康素養,師生、家長都被納入其中。通過為師生、家長提供心理健康知識宣教、心理健康體檢、心理援助熱線等心理篩查、干預、援助服務,快速應對不同場景下的心理健康促進和危機援助任務,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服務水平和能力。同時,積極構建社會、學校、家庭三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整合教育、衛健、婦聯、團委、科研機構等各方資源,共同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通過家校聯動,糾正家長的不當攀比心理,防止盲目施壓。2018年以來,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多次開展家庭合格教師專業培訓,組織家長學習教育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家庭心理學知識,500多名家長實現持證“上崗”。
強心:配齊建強學校心理健康工作隊伍,著力提升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北京市教委出臺《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中小學校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行動計劃(2023—2025年)》,配齊建強心理健康工作隊伍,中小學每校至少配備1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學生規模500人以上的學校需適當增加專(兼)職心理教師配備。建立學校全員參與的心理健康工作機制,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和管理全過程。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小學四年級及以上、初高中非畢業年級每兩周不少于1課時,初高中畢業年級針對性開展考前心理輔導。加強生命教育和青春期教育。開展心理健康工作實驗區、實驗校建設,形成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將心理健康工作納入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和學校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同時,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化。北京市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基石,需要在工作環境、考核評價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幫助心理健康教師安心執業。
減壓:著力減輕教師的心理負擔,為教師創造更健康的教育生態和社會生態。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指出,教育政策和學校管理可能會給教師帶來壓力,這些壓力可能會傳遞到學生身上。為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市教委正在推進育人新載體的構建和評價體系的改革,適度緩解升學和考試評價壓力,引導教師將精力更多地放在課程建設和對學生的接續培養上。目前,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在完善“2+1+N”心理健康教育政策體系,圍繞“預防、篩查、干預、治療、管理、支撐”六大環節,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全面有效的心理健康支持。通過這些措施,致力于為教師創造更健康、更積極的工作環境,同時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發展。
賦能:中小學教師全員必修心理健康。2017年以來,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根據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委托任務,開展基于心理健康素養和育人能力建設的全市中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教師、家長導師的專業培訓和實踐。同時,陸續在海淀區培英小學、萬泉小學和東城區花市小學等學校,針對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素養的專業培訓,3000多名教師持證“上崗”,育人能力和心理自護能力同步提升。
2025年,北京市開始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素養提升行動,計劃用3年時間,對中小學教師開展全員心理健康素養提升實訓,以整體提升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素養,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家校協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實訓采取市、區、校三級聯動,線上線下相結合,計入中小學干部教師繼續教育學分。其中,全員公共必修課培訓包含“中小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的識別與應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建構”“積極教育:教育教學中的積極心理學”等。針對校領導、班主任、學科教師等不同群體,實訓內容各有側重。比如,班主任的實訓課程聚焦對學生的心理支持、家庭教育指導等內容;各學科教師將圍繞學習心理規律,助力學生“樂學”“善學”等方面展開實訓。
提升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啟示與建議
在區域施策的基礎上,應以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為動力,進一步加強教師、家長的身心健康、情緒疏導,切實促進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積極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和國內外積極心理學理論。應注重培養教師的傳統文化底蘊、健康生活態度和積極心理品質,如自信、情趣、樂觀、友善、韌性、反思、自我效能感等,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應對情緒困擾和職業壓力。
構建涵蓋心理健康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教師心理發展綜合素養模型。通過健康心理模型構建,指導教師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以及必要的醫學知識,具備情緒調節、心理急救技能,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積極的心理健康觀念。
開展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系統研究,分析其成因和影響因素,為實踐提供理論支持。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受工作壓力影響,還與家庭環境、社會支持、職業認同等因素密切相關,必須協同研究和解決。
研究制定專門的教師心理健康保護政策,確保有章可循。學校應建立教師心理危機篩查制度,定期進行心理健康評估,并為有心理問題的教師提供及時的干預和支持??梢栽诓糠謪^縣和學校建設教師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咨詢室,整合學校、社區、專業機構等資源,為教師提供多樣化的專業心理健康支持。
切實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通過持續組織大中小幼教師講述育人故事等方式,積極宣傳教師的教育貢獻和育人價值,推動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減少對教師的誤解、曲解和不當期望,明確家庭、學校、社會的責任和邊界,避免家長和社會輿論過度影響教師的工作,減輕教師的心理負擔。
培訓更多家長成為家庭心理健康師、合格家庭教師。建議北京市和兄弟省市繼續推動家庭心理健康師、家庭合格教師培訓項目,通過系統培訓,幫助家長掌握兒童青少年的生理、心理、養護和教育知識,積極支持教師的立德樹人工作,畫出最大的育人同心圓。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責任編輯:徐楊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