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趙照)槍炮聲、讀書聲、校歌聲,在膠片的光影間交織成一首蕩氣回腸的信仰之歌。近日,山東濟南首部教育題材電影《校歌》在當地首映,并將于9月3日全國上映。該片由濟南市教育局、濟南廣播電視臺、濟南藝術學校聯合制作,以1937年濟南淪陷時期正誼中學(現濟南藝術學校)師生用校歌作為暗號與敵斗爭的真實歷史為藍本,采用黑白與彩色交織的雙線敘事,為泉城學子帶來一堂穿越近百年的“大思政課”。
“黑白代表歷史的厚重,彩色象征未來的希望。”編劇、導演康與江在首映式上介紹,影片通過視覺語言的創新,實現現代與歷史的對話。黑白部分再現教育家鞠思敏先生帶領師生頑強抗爭的崢嶸歲月;彩色部分則聚焦新時代藝術學校學生勇克難關、追尋夢想的成長故事。“從籌備到首映歷時3年,所有師生演員零片酬參與,只為把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總制片人吳潮語氣堅定。許多學生通過參演深切體會到“家國”二字的分量。學生張藝齡說:“這次演出讓我明白,今天的和平正是前輩用生命守護的‘家國’。” 濟南藝術學校教師兼主演隋麗接受采訪時表示:“看到孩子們通過拍攝理解愛國與擔當,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思政教育從來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真正有所感、有所悟。”
影片拍攝結束后,多名青年教師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學生們也紛紛申請入團。“虎城老師演活了我的姥爺……他曾在戰火中堅持‘教育救國’,這部電影讓他的精神得以跨越時空。”映后,鞠思敏先生的后人龍路鋼眼含熱淚,緊緊握住主演王虎城的手。
首映最后,場內再次響起鏗鏘的校歌。一段段真實的歷史細節,讓這堂“思政課”充滿溫度與力量。濟南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艷表示:“扎根本土的故事最動人,源自身邊的教材最鮮活。”影片自9月3日起全國公映,并同步啟動校園巡展,推動濟南教育故事走向全國,讓紅色精神從“銀幕”走向“心間”。
《校歌》首映現場 濟南市教育局供圖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