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鄭芃生 尹曉軍)“銘記歷史、珍愛和平。”思政課如何把這一厚重的歷史主題轉化為青年學生可感、可知、可悟的精神力量?
9月18日,一堂西北師范大學師生共上的“光影思政課”給出了生動答案。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學校團委向全校同學發出了918份“觀影邀約”,旨在通過“藝術表達+課堂教學”“影像記錄+理論學習”“教師領學+學生宣講”的教育方式,在歷史痕跡中引領青年學子感悟使命擔當,汲取奮進力量。
歷史的罪證無法抹去,電影《731》揭露了二戰期間侵華日軍的反人類暴行。通過對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的史實挖掘和史實追證,影片以藝術形式警醒世人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在放映過程中,場內寂靜無聲,氛圍凝重。
“影片中那些慘不忍睹的畫面,讓我感到悲傷。”西北師范大學國旗護衛隊的孟彥廷說:“通過回顧這段慘痛的民族記憶,我深刻認識到,國旗的鮮紅是無數先烈用鮮血染就的。我們守護的不僅是一面旗幟,更是一段不容忘卻的歷史和民族的尊嚴。”
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張靜怡在分享中表示,“思政課不止在教室,更在光影勾勒的歷史記憶里。作為一名未來將站上講臺的思政專業師范學生,我要用好光影教材,深挖歷史細節,讓學生讀懂思政課里‘守護和平、擔當使命’的真正分量。”
“我們銘記是為了真相,更是為了正義與人性。”在現場教學環節,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王昭結合影片情節,深入剖析歷史真相與戰爭倫理,引導學生從歷史的鏡鑒中凝聚力量,將愛國情懷轉化為奮發向上的實際行動。
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趙赫依則以甘肅抗戰史為生動教材,深情講述了這片黃土地如何堅韌、奉獻與犧牲。她鼓勵學生們,要把對先烈的敬意轉化為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和家鄉建設,開創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未來。
“藝術+思政”的創新方式不僅深刻詮釋了“大思政課”善用時代契機、融匯社會資源、鑄魂育人的時代內涵,更引導青年在銘記歷史中礪初心,在賡續血脈中強信念、在眺望前行中勇擔當。
下一步,西北師范大學團委將持續統籌整合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的各類資源,不斷探索實踐課程創新,引導青年學生在實踐中深化認知,陶冶情操情懷,增強信仰信念。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主題的“光影思政課”現場。丁巖 攝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