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孟凡浩) 為實現“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目標,探索學校文化建設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思路,由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基礎教育論壇雜志社、中國人生科學學會中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河北省涉縣教育體育局承辦的“尋找中國好教育·縣域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暨學校文化建設高峰論壇”于5月25至26日在涉縣舉辦。
“城市擠、農村弱”是教育發展中面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如何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近年來,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涉縣不斷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為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進行了探索。開幕式上,涉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邢晟在歡迎辭中指出,近年來涉縣全面貫徹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向教育傾斜,全面改善辦學條件,走出了一條縣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新路子。
中國人生科學學會中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會長聶延軍提煉出涉縣的四點經驗:一是達成共識,形成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合力的涉縣力量;二是構建文化,鑄就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靈魂的涉縣價值;三是改革創新,探索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路徑的涉縣方案;四是精準施策,落實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細節的涉縣實踐。
在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馬振行看來,作為河北農村區域教育發展的典型代表,涉縣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縣域教育優質發展和學校文化建設兩條主線,強力推進,精準發力,全縣農村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學校環境文化、制度文化、課堂文化和特色文化全面提升,為教育持續、優質、均衡發展積蓄力量。
與會專家圍繞學校文化建設推動教育均衡進行了分享交流。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曹志祥認為,學校文化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學校文化建設要注意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和安全性的有機統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北京市朝陽區教工委副書記王世元從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價值追求、教育的文化追求、教育發生的核心要素、教育發生的載體四個方面,用一個個簡短的課堂案例闡釋了理想的教育文化。
與會人員還實地觀摩了涉縣龍北小學、石門小學、索堡小學、第四中學等學校的文化建設成果。
《中國教師報》2019年06月05日第1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