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步數PK活動”那段時間,深圳大學經濟學院研一學生武雪經常緊盯著排行榜,跳動的數字牽動著她的心。“一看到‘紫羅蘭’樓棟的名次掉了,群里就炸開了鍋,喊大家快下樓。”武雪笑著說,以前愛“宅”在宿舍的同學都紛紛繞著操場散步,或者相約去健身房、去登山。
這場“步數PK活動”是深大“一站式”社區豐富的活動之一。近年來,深大充分發揮“一站式”社區的育人功能,建立以學生評價為導向的考核機制,精心打造“荔園青年成長營”平臺,推動資源優配優享,以貼近需求、辦出實效的社區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 激發熱情,讓學生參與更加充分
“以前很多同學覺得跑步枯燥,不太愛運動,喜歡‘宅’在宿舍。”深大“健康荔園運動計劃”負責人袁梓杰帶隊在洗星社區試點微信“步數PK活動”,排名第一的樓棟能獲得“雞腿獎勵”。這提升了很多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活動一經推出便迅速火爆,學生們踴躍參加,洗星社區宿舍樓之間自發開始拼數據、比步數。學校其他社區的很多學生也想參加。
這場激烈的“步數大戰”,最終由深大洗星社區“紫羅蘭”樓棟奪得第一,參與比拼的學生都得到了食堂的雞腿兌換券。“我把雞腿照片發到朋友圈,其他樓棟的同學都很羨慕!”提起這場PK,武雪依舊興奮,“獎勵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我們鍛煉了身體,也拉近了彼此的關系。”
看到試點活動如此受學生歡迎,深大學工部這個“天使投資人”對活動加大支持力度,陸續推出跑步比賽等活動。運動逐漸從學校個別樓棟的“熱起來”發展成為全校“燃起來”。
“很多院校學習我們社區活動育人的經驗,大力推廣健康運動、快樂運動的活動,營造全員參與的火熱氛圍。”深大相關負責人表示。
2 評價改革,讓活動回歸學生本位
“以往我們面向學生社區開展活動時,時常采用傳統的項目制,比較注重立項、結項環節。”深大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陳云飛直言,部分輔導員花費很多精力去打磨材料、爭取立項等。反觀,學生作為活動的服務對象、主要參與者,在評價環節的話語權卻不夠。
如何破解重立項、輕實效的問題,讓學生社區活動回歸“為學生發展服務”的初心?深大以市場機制驅動,在“荔園青年成長營”平臺探索活動項目孵化新模式。“學生社區的輔導員只要提出對學生發展有益的活動設想,學校就鼓勵支持創辦工作室。他們還可以獲得首輪資金開展活動,先把事情做起來。”深大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在學生社區活動立項階段適度降低門檻,鼓勵更多輔導員發掘學生全面發展新需求,開展精準有效、求真務實的活動。
為強化評價牽引,深大將學生參與度、滿意度和反饋數據作為學生社區活動的重要評價指標。受學生歡迎的活動項目,學校就會追加支持;而反響平平的則被淘汰。學生們通過“用腳投票”,成為“我的地盤我做主”的“活動評審員”。
深大還通過學生社區活動評價機制改革,讓輔導員能在創新活動形式中“專業進階”。項目活動若持續運行一年,就可作為校級項目立項結項;所推進項目活動若持續兩年,輔導員工作室就能獲評骨干級,輔導員也能在職稱評審時獲得加分。
3 立足需求,讓社區服務豐富多彩
深大外國語學院研二學生王瑞旭很想到互聯網企業求職,但群面完全“零經驗”。“勇往職前”求職面試工作室策劃的模擬群面活動,讓他有機會多次“實戰”。王瑞旭在資深面試官的犀利提問中,從一開始的語塞慌亂,逐漸變得表達流暢。
此外,他和同伴還提出希望增加更多求職“實戰”內容。于是,工作室很快就上線了簡歷修改和企業參訪等活動。“我們提出的需求真的被聽到了。”王瑞旭感到很驚喜。
“現在我們經常與華為等企業聯合,分階段開展生涯教育、就業指導活動。”深大輔導員肖曉君感慨,活動重點不再是“上交報告”等任務,而是真正回應學生的困惑與期待。評價機制改革后,深大學生社區很多輔導員更加自主地傾聽學生的心聲,以真實需求作為社區育人著力點。
深大“一站式”社區五育并舉,努力促進學生多元發展。各輔導員工作室各展所長,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既努力解決學習和就業的現實困惑,也想方設法讓學生在體育、藝術、勞動等領域有更大成長空間。“墨香荔影”美育工作室就策劃出“荔園人文月”,開展非遺市集等好玩有趣的活動,讓師生在畫臉譜、彈古琴等體驗中感受藝術之美,并動手創造美。
據悉,自2023年10月成立以來,深大“荔園青年成長營”影響力持續攀升。學校輔導員工作室數量從13個增至20個,業務覆蓋就業指導等領域。128名輔導員深度參與,開展活動超220場,惠及學生近3萬人次,收獲97.2%的滿意度。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25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