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新入職教師的資料,白天同事的話在我腦海里縈繞:“園長,今年新入職的幾位‘00后’教師,好幾個都存在職業焦慮,尤其是小小老師,你有空跟她聊聊吧。”小小老師的樣子隨即浮現在我眼前:她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懷揣著教育理想,剛來幼兒園時眼中閃著亮晶晶的光,卻在現實的磕碰中黯淡了神色。
望著天空中忽明忽暗的星星,我想起了謝爾·希爾弗斯坦的詩《總得有人去擦星星》。每顆星星都有自己的光,只是有時會被浮云遮蔽,需要有人耐心地擦拭守護。教師是默默擦拭星星、照亮幼兒前行道路的人,但是,每位教師也都是獨一無二的“星星”,那誰是點亮他們的人呢?當然是園長啊!于是,一份“擦星星”計劃開始在我心中萌芽。
我先找到小小老師,她傾訴,我傾聽。小小老師皺著眉訴說著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本以為幼兒園教師是帶幼兒唱歌畫畫,卻發現竟然要先學會擦鼻涕、換衣褲、處理爭執;本以為能即刻見證幼兒的成長,卻發現自己先被活動規劃、家長溝通壓得喘不過氣。理想與現實相撞,最易生出幻滅之感。她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選錯了職業。我沒有直接安慰她,而是取出一本相冊,里面是一名年輕教師剛入職時的照片——被孩子抓亂了頭發,疲憊地趴在桌上睡著了……“啊,這是您。”小小忍不住笑出聲來。
我告訴小小,每位新教師都難免會經歷一段“狼狽”的時光,但邁過去之后,大家都會變得光芒萬丈,我和幼兒園的所有人,都會幫你的。小小離開的時候,眉頭舒展開了。
緊接著,我們迅速開展了針對新教師的“四項行動”。
行動一:環境暖人心。我們隆重舉行新員工見面會,開展暖心的入職儀式,為小小等教師贈送祝福卡、幼兒暖心畫作、園所文化手冊的“迎新禮包”,讓他們感受到幼兒園的溫暖;建立“師徒制”與“伙伴制”,師父負責新教師專業指導,“伙伴”由與新教師年齡相仿的同事擔任,負責工作答疑及生活陪伴;創設“心理減壓角”,在園所設置一個安靜的小空間,提供咖啡、茶飲、舒適的座椅、減壓玩具或閑書,讓教師有個情緒宣泄和放松的物理空間;建立園長開放日制度,每周固定一個時間段,教師無需預約,就可以找我聊聊天,說說自己的想法或困惑,我當好“傾聽者”。
行動二:發展有方向。我們制定新教師發展規劃,明確每學期、每學年的重點任務,讓新教師心里有底,減少因“未知”產生的焦慮;改進培訓內容,不僅包括專業技能(如何組織活動、如何溝通等),還加入心理模塊,教他們識別壓力信號,學習正念呼吸、短暫冥想等快速平復情緒的方法;鍛煉成長型思維,引導他們把“我搞不定”轉變為“我暫時還沒找到搞定的方法”。
行動三:看見閃光點。我利用例會、工作群等平臺,表揚新教師身上的閃光點;為通過試用期、成功完成第一次公開課、工作滿一年的教師頒發“希望之星”“進步之星”等趣味獎狀,并贈予書籍、鮮花等禮物;邀請新教師參與教研、環境創設、活動策劃討論,并對他們的合理建議予以采納,讓他們感受到“我的想法很重要”。
行動四:支持不缺席。我們定期進行“心理摸排”,通過匿名問卷、一對一面談等方式,了解教師情緒狀態和壓力水平,及時發現共性問題,深入了解其困惑及需求。當新教師面臨棘手的家園溝通問題或特需兒童問題時,我會主動站出來與他們一起面對,并提供實質性的策略支持和現場支援,讓他們有底氣、不孤單。
在幼兒園溫暖、寬松的氛圍中,小小老師漸漸放松下來,開始主動融入群體、參與活動,且與師父、伙伴建立了親密的關系,她眼中的光又回來了。轉折點發生在深秋,市里舉辦演講比賽,我們鼓勵小小老師積極參與,她缺少自信,但我告訴她:“我相信你能行,就像相信云散后星星一定會發光。”奇跡發生了,小小老師最終獲得了一等獎。
作為園長,我不僅是幼兒園的管理者,更是教師團隊心靈的“守門人”。對教師心理狀態的每一次敏銳覺察和溫暖回應,都是為整個幼兒園教育注入最深層、最穩定的能量。“擦星星”計劃是一場溫暖的守望,它需要的不是高超的技術,而是看得見的真誠、耐心的等待和堅定的守護。
(作者系四川師范大學附屬資陽臨空經濟區第一幼兒園園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10月12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