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規范管理則是教育事業行穩致遠的“壓艙石”。從廣西玉林通過校園餐專項整治為清廉學校建設提質增效,到河南南陽臥龍區以“強投入、重管理、抓規范”走出教育生態優化之路,再到各地圍繞校園餐、平安校園建設等領域深化治理,近年來,“規范”已成為推動教育從“有學上”向“上好學”跨越的核心關鍵詞,其價值不僅在于厘清治理邊界,更在于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教育規范管理,在于“精準破題”。教育領域的痛點、堵點,往往是規范管理的發力點。正如玉林市聚焦校園餐“舌尖安全”與經費廉潔,多地推出“靶向培能”“痛點破解”式的教師培訓——這些實踐印證,規范不是“一刀切”的約束,而是瞄準問題、解決需求的精準施策。唯有抓住教育教學、資源配置、經費使用等關鍵環節,將規范要求嵌入治理全鏈條,才能讓管理效能直達教育“神經末梢”。
教育規范管理,在于“長效筑基”。短期整治可解燃眉之急,長效機制方能固根本、利長遠。多地校園食品安全治理中,通過智慧監管平臺、部門聯動機制、社會共治制度的搭建,讓“規范”從“一時之舉”變為“常態之為”,規范管理需以制度為骨架,將好經驗、好做法固化為可復制、可推廣的規則體系,讓教育治理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教育規范管理,在于“育人導向”。無論是規范校園餐保障學生健康,還是規范教師培訓提升教學能力,或是規范經費使用確保資源公平,其最終指向都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臥龍區“以愛為底色,靜心做教育”的理念,恰是規范管理的精神內核——規范不是冰冷的條款,而是包裹著教育溫度的保障,是讓每一所學校都有優質資源、每一名師生都能安心成長的堅實支撐。當規范管理與育人初心同頻共振,教育才能真正成為點亮未來的希望之光。
(武雋)
《中國教育報》2025年10月17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