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職業啟蒙教育的核心是幫助兒童初步認知自我、社會與未來,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如何避免“過家家式”的淺層體驗,培養學生健康的職業觀、勞動觀和人生觀,是基礎教育需要深入思考的課題。江蘇省南京市月華路小學的“百崗行動”職業啟蒙教育實踐,通過選崗研究、班級文化營造、場景建設等多元途徑,有效破解了小學職業啟蒙教育長期存在的問題,探索出一條“真體驗、深感悟、長素養”的實踐路徑。
基于興趣“選崗”
“百崗”指多樣的職業崗位,“百崗行動”讓兒童聚焦一類職業,深度探究體驗該職業的歷史、職業工具、榜樣和崗位性質,培養職業責任意識。
學校在組織選崗的過程中,打破“教師設崗、學生體驗”的傳統模式,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資源的可行性,推行雙向選崗機制。每學期初,各班通過“職業博覽會”的形式,邀請家長走進課堂,進行行業領航;邀請之前的“小小職業體驗官”介紹不同崗位職責及體驗收獲。班主任以主題班會、職業調查等方式,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職業,讓學生結合興趣、特長和班級資源投票,確定班級體驗的職業。
如三年級(6)班選擇醫護職業為研究對象,就緣于學校地處江寧大學城,周邊有高校、醫院等醫療資源,且多名家長為醫護人員。學生從紗布、繃帶入手,觀摩急救包扎技巧,從中讀懂醫護職業的責任與追求。
沉浸式打造“班級崗位文化”
學校將班級文化建設與崗位實踐深度融合,積極打造班級文化圈。各班用選定的職業元素布置教室,設計崗位標識、職責說明書與職業體驗成長樹,既落實班本課程理念,又將體悟到的職業品質升華為班級精神文化。
如二年級(9)班以攝影師為職業探究對象,孩子們在布置職業發展史、職業風云榜、職業工具導覽、我的第一份攝影作品展等展區時,初探攝影行業的奧秘。他們走進生活進行拍攝,學習如何觀察身邊的事物,并記錄作品成像時長、分享感悟。這些班級文化建設活動,讓兒童職業素養可感可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認同感。
校家社協同開展職業體驗
體驗式學習是“百崗行動”的核心。學校著力打造校家社協同的職業體驗場景,聯合周邊醫院、大學、科研機構開辟“15分鐘體驗圈”,推行“家庭職業實驗室”,指導家長創設美食實驗室、陽臺植物研究所等微型體驗場景,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體驗不同崗位的職責。
在非遺傳承人的帶領下,孩子們了解了斫琴工藝的上百道工序,無一不敬佩匠人的耐心和細致。學生還化身設計師,結合傳統理念創新古琴樣式,深化了對傳統工藝職業的認知。五年級(4)班學生發起校園微創業,化身農副產品代言人,結合市場調研制定營銷計劃,在產品售賣的過程中普及營養學知識。學生不僅體驗了創業者、銷售員等職業角色,還學會了成本核算、團隊協作,讓職業啟蒙體現出溫暖價值。
學校定期組織“成果發布會”,通過崗位情景再現、榜樣人物故事報告會、家庭職業實驗室互動分享、公益創投招投標等形式,全面呈現學生的職業體驗收獲。有的“小小導醫”現場演示門診引導流程,有的“汽車設計助理”展示自己繪制的未來汽車草圖,有的“非遺傳承人助手”表演了剪紙技藝。
用100個崗位給學生100種看世界的角度,是“百崗行動”的初心。在3年實踐中,學生累計完成1000余篇崗位體驗日記,匯編成《百崗行動》研究專刊,字里行間滿是真實感悟。這也印證了,小學職業啟蒙教育不是簡單羅列職業清單,而是以職業發展的視角,在過程中加入認知引導、在評價中增設反思空間,讓學生在真實崗位中接觸世界、積累經驗,從小懂得“把小事做好、把責任扛住”的人生道理。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月華路小學)
《中國教育報》2025年10月17日 第0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