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有優育助力教育強國建設 走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
“園長阿姨,你這件衣服太漂亮了,可不可以給我也做一件?”“當然可以呀!”近日,在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鳳鳴實驗幼兒園門口,一個孩子和園長遲志燕這樣對話。
遲志燕每天早上都會跟孩子擁抱、交流。“不接近孩子,就不知道孩子的成長需求,也就無法辦好學前教育。”遲志燕說。
人口變化讓學前教育最先受到挑戰,怎樣在新形勢下實現學前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人口變化是挑戰也是機遇,優質普惠才是出路。”高密市教育總督學夏毅說,“我們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優化學前教育資源配置,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精品課程,以內涵提升推進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
優化資源配置
鳳鳴實驗幼兒園位于教育資源相對薄弱的北部城區,為滿足群眾對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高密市2023年投資2.4億元,高標準建成了這所園。
“建園之初,我們就把高品質辦園作為工作標準。”遲志燕說,“幼兒園精心規劃設計近8000平方米的園區,建設了沙水區、騎行區等15個游戲活動區,打造了繪本劇場、自然美育創作坊等19個兒童成長空間,為每個孩子提供科學、優質的成長服務。”
“以前我們總擔心孩子上幼兒園不方便,這附近沒有好的幼兒園,現在在家門口就可以上優質幼兒園了。”鳳鳴實驗幼兒園幼兒宿瀚文的奶奶高興地說。
鳳鳴實驗幼兒園開園時還不到10個孩子,短短3年時間,在園孩子已達到328人,成為群眾爭相贊譽的品牌優質園。
為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高密市還對機關幼兒園進行擴容,擴建高密市機關幼兒園鳳城麗景園區等4個園區,新建觀湖美墅幼兒園等25所“衛星幼兒園”,新增優質學位6630個,構建起“一園多區、衛星輻射”的學前教育新格局。
在擴容城區優質園的同時,高密市還加大鄉村幼兒園整合力度,規劃合并30人以下小規模幼兒園17所,關閉不達標民辦園16所,整合資金883.4萬元,提級改造15所鄉村幼兒園,全面提升鄉村學前教育質量。
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優秀的教師是高質量辦園的根本保障。高密市教體局學前體衛藝科負責人姜亞南介紹,高密市從2023年開始推行“人才強幼行動”,成立學前教學研究中心,組建6個園長領導力提升訓練營,搭建“新入職、勝任型、骨干型、專家型、導師型”五級教師成長梯隊,通過專家引領、智慧眾籌、跟崗學習、集體研討等方式,已培養教壇新秀20人。
“老師,真的非常感謝你們,現在涵涵(化名)在家能主動跟我說話了!”見到密水街道中心幼兒園教師馬麗雪,涵涵的奶奶熱淚盈眶。
涵涵從小就不跟周圍人說話,爺爺奶奶陪著孩子到處檢查,也沒發現問題。上幼兒園后,孩子總是躲在角落里,不跟其他小朋友玩,更不跟教師交流。
“作為一名新入職的教師,我當時真的非常焦慮,有好幾次都急哭了,多虧了幼兒園的‘一周研訓’活動,幫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我才能逐漸引導涵涵走出生活的陰影。”馬麗雪說。
馬麗雪提到的“一周研訓”活動,是高密市“人才強幼行動”的一部分。“我們每周都會開展一次集體研討,每名教師都可以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大家集體研究解決。如果遇到幼兒園沒法解決的問題,我們還可以把問題提交到學前教學研究中心,由教研員牽頭解決。”密水街道中心幼兒園園長任海蓉介紹說。
圍繞教師隊伍建設,高密市組建了縣域學前教育改革智庫,邀請國內學前教育名師擔任教育顧問,完成省級及以上學前教育課題56個,培養省級優秀園長13名。以13名省級優秀園長為引領,高密市成立了“教師成長學院”,已培養省級名師368名,構建起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名師成長雁陣。
建設精品課程
高密市還高度重視通過建設優質課程實現學前教育優質普惠。
“老師,小蝌蚪長出兩只小腳丫了,好可愛啊!”高密市柏城鎮中心幼兒園幼兒邱欣悅一邊觀察,一邊向教師描述小蝌蚪的樣子。
“我們通過這樣的自然探究課程,讓孩子觀察大自然中小動物的成長,提升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柏城鎮中心幼兒園教師毛曉麗介紹,“此外,我們還開發了食育、藍草園等7項課程,孩子們可喜歡了。”
“課程建設是提升辦園質量的重要抓手。”柏城鎮中心幼兒園園長張秀芹說,“幼兒園以課程建設為載體向下延伸,開發了2—3歲幼兒托管教育體系,不僅緩解了學齡人口變化帶來的壓力,也幫家長減輕了養育負擔。”
目前,高密市已打造特色游戲、生活培養、早教適應三大類517項學前教育精品課程,其中,高密市機關幼兒園的“慧早教”等14項課程已入選省級課程資源庫,173項課程入選市級優秀保教課程。這些課程為全市1.8萬名嬰幼兒構建起了個性化成長課程體系。
以6所市直公辦園為龍頭,15所鎮街中心幼兒園為主體,高密市構建起“城區集團化、鎮村一體化、城鄉協同化”的學前教育新格局,全市134所幼兒園中省一類以上優質園占比達96.27%。
2024年,高密市成功創建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的關鍵是保教質量的提升。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加強課程體系研究,不斷提升學前教育內涵品質,構建高質量的學前教育發展新樣態。”高密市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明輝說。
《中國教育報》2025年10月19日 第0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