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貴港市特殊教育學校的舞蹈教室里,聽不見伴奏的音樂,卻能看見最認真的舞步。2025年全國自強模范、該校教師劉芹站在一群聽障孩子面前,用堅定的眼神和精準的手語,帶領孩子們翩躚起舞。
劉芹是教師、是舞者,也是一位先天聽力障礙的殘疾人。在無聲的世界里,她用身體訴說夢想,用行動詮釋“自強不息”的含義。
2008年9月,年僅12歲的劉芹獨自前往北京,踏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的校門。對聽力障礙者而言,舞蹈不僅是藝術,更像是與命運的抗爭。她聽不見伴奏,只能靠震動感知節奏;無法用語言交流,只能靠眼神和動作理解指令。
把聽力障礙轉化為專注力,劉芹用眼睛“聽”音樂,用肌肉記憶節奏,這段歲月為她日后的工作與生活鋪就了閃光底色。
2017年,劉芹畢業回到廣西,成為貴港市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藝術教師。在教授舞蹈的同時,她自學美術,兼任學校美工課教師。為了打破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壁壘,她主動系統學習手語并考取證書。
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劉芹采用差異化教學策略:為方向感薄弱的學生制作視覺提示卡,用醒目的箭頭與色塊標注動作軌跡;在地板、把桿上貼好觸覺標記,幫助學生快速定位手腳位置。每節課結束后,她都會上傳精心剪輯的慢動作視頻教程,方便學生課后反復觀看。
13歲的聽障學生小星(化名)總在轉身時慢半拍。劉芹握著她的手貼在音箱上:“閉上眼睛,感受這里的震動。”當小星第一次完成八拍動作時,孩子們用手語比畫出“太棒了”,教室里無聲的歡呼卻比任何掌聲都熱烈。
在劉芹的悉心教導下,孩子們屢獲殊榮:2017年全國藝術匯演一等獎、2019年廣西殘聯藝術匯演兩項二等獎……學生們都說:“劉老師是我們的榜樣。她讓我們知道,缺陷不是枷鎖,而是獨特的翅膀。”
劉芹并沒有將自己的才華局限于藝術領域。2023年,她出現在廣西第十屆殘疾人運動會羽毛球賽場上。聽障者打羽毛球,猶如蒙眼奔跑,但她通過觀察對手揮拍角度、預判軌跡,反復訓練形成肌肉記憶。最終,她勇奪聽力混合雙打第二名、女單第四名,在體育賽場上同樣寫下精彩注腳。
“別人以為是我在教孩子,其實是他們在治愈我。”劉芹用手語表達。從被命運設限的聽障女孩,到幫助更多特殊兒童尋找生命價值的教師,她完成了從“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蛻變。
《中國教育報》2025年11月03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