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山東省高密市恒濤實驗小學少先隊老隊員為新隊員佩戴紅領巾。 通訊員 李海濤 攝
②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乾元鎮中心小學學生在學習中藥知識。 通訊員 倪立芳 張彩英 攝
當前,教育管理范式正在從“注重控制”轉向“賦能激勵”,校長推進人性化領導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它是校長基于對人性的理解,通過情感、道德等非權力性影響力,激發師生內在動力與潛能,引導實現學校發展目標的能力。推進人性化領導既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在管理中的投射,也是推動學校進步的保障。
校長推進人性化領導,關鍵在于以人性化方式引領和喚醒人心。這并不意味著弱化權威,而是要構建一種基于信任與共情的深層影響力。如今,能推進人性化領導的校長,已成為打造幸福學校、引領師生成長、實現卓越教育目標的關鍵力量。那么,校長該如何系統性推進人性化領導?其有效性又依賴于哪些關鍵要素?
1 誠信品質:校長人性化領導的基石
“信譽是領導力的基石”。對校長而言,誠信是獲得師生信服的必備條件。只有堅守誠信,才能贏得尊重與信任,這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前提。誠信的校長善于坦誠溝通,不回避問題、主動尋求解決方案,這種開放真誠的溝通方式能有效消除隔閡,增強團隊的向心力與凝聚力,是維護學校和諧穩定的關鍵。誠信的校長能做到公平公正,因其自身踐行誠信,所制定的制度才具備權威性與約束力,進而獲得師生認可并自覺遵守規則。誠信的校長還會堅守教育信念與原則,不隨波逐流,憑借扎實的作風引領學校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成為推動教育教學創新發展的“定盤星”。
校長誠信品質的養成,是綜合、長期且動態的過程,需做到內外兼修、知行合一。首先,個人道德修養是基礎,它源于持續的自我反思。有堅定道德底線和內省習慣的校長,更能在崗位上堅守誠信。其次,專業的職業道德教育也至關重要,能幫助校長跳出技能層面,深刻理解誠信在教育事業中的核心價值,并內化為行為準則。再次,校長還需持續進行自我修煉,并對外部環境保持清醒。這要求校長具備時刻內省的能力,在處理繁雜的校務中,不斷審視自身言行與作出的決策,勇于改正錯誤。面對種種挑戰與誘惑時堅守誠信,塑造穩固的行為習慣。最后,校長還需具備抵御不良社會風氣的定力,在復雜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與堅定的立場,自覺抵制投機取巧的短期行為,成為校園誠信文化的捍衛者與引領者。
2 共情能力:校長人性化領導的核心體現
共情能力,是校長深入理解師生情感、需求與處境,并據此作出恰當反應和決策的能力。它是人性化領導的核心體現,能對學校生態產生多維度的積極影響。
校長具備共情能力,便能真正走進師生內心,進而建立緊密且相互信任的關系。這種深度的情感聯系會顯著增強學校的凝聚力與師生的歸屬感。在決策環節,具備共情能力的校長會主動考量各方利益與感受,使決策過程更民主科學。共情如同“高精度雷達系統”,能幫校長敏銳察覺校園中潛藏的問題與矛盾,如師生隔閡、學生遇到的困難等,通過深入探知根源,能制定更具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從根本上改善學校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共情能力強的校長能精準感知師生的努力與成就,及時給予肯定與鼓勵,這種正向反饋會極大地激發師生的積極性與創造力,不僅利于當前的管理,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
共情能力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可通過有意識培養和持續實踐來發展與強化。校長首先需要在思想上認識到共情是領導力的核心組成部分,而非“軟技能”,需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將“理解他人”視為必須履行的領導職責。一要學會“傾聽”,交談時全神貫注,既用耳聽內容,更要用心捕捉對方的情緒、需求和言外之意,還要觀察對方的表情、肢體語言和語調,全面理解師生的真實狀態。二是踐行“換位思考”,嘗試站在學生、教師、家長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讓對方感受到被看見、被理解。三是推動共情制度化,制定政策或決策時,增設反思環節,思考“這個決定會影響哪些群體的感受和需求,是否充分考慮了他們的立場”,除此,校長還需定期反思:“今天在哪件事上做到了共情?效果如何?在哪件事上忽略了共情?下次該如何改進?”如此,校長就能營造出理解、支持、激勵的校園場域,真正激活每個成員的潛能。
3 知人善任:校長人性化領導的用人藝術
“知人善任”是校長人性化領導在用人層面的集中體現。這不僅是一種管理技巧,更是一種尊重個體、激發潛能的校園文化建設。
每位教師都是獨特的。校長通過“知人”,能準確評估教師的特質,再通過“善任”將其安排到適配的崗位,既能實現師資力量的優化配置,助力教師專業成長、提升職業滿足感,也能最大程度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對學生而言,“知人善任”體現在尊重學生成長規律、關注個體差異。校長要通過多樣化的課程與活動,為學生提供多元的發展機會。當一個人被放在能發揮其長處的位置,會產生“獨一無二”的感覺,這會培養一種深深的自豪感,有助于形成積極向上、追求卓越的校園文化。
校長的“知人善任”能力需要在系統性實踐中逐步培養。首先,“知人”是“善任”的前提,校長需具備出色的溝通能力,通過個別談話、座談會等方式主動傾聽,深入了解教職工的思想動態、個性特點與能力水平,為精準用人積累信息。其次,“善任”的核心是“量才使用”,將每個人放在其最擅長的崗位上。校長要有魄力起用新人,敢于將那些懂管理、善學習、業務精的優秀人才選拔到關鍵崗位。再次,在用人過程中,校長要遵循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破除論資排輩等陳舊觀念,將用人機制置于群眾監督之下,確保每位教職工都有平等展示才華的機會。最后,校長要將管理理論與本校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和總結適用于本校的用人之道,通過持續反思與優化,將“知人善任”從一種能力內化為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風格,最終實現領導力的升華。
4 激勵機制:校長人性化領導的關鍵抓手
建立人性化的激勵機制,是校長推進人性化領導最生動的體現。它超越了傳統的管理工具范疇,成為“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核心領導行為。
激勵被視作“反饋的最高形式”,教師職業包含大量情緒勞動,構建人性化激勵機制能及時認可教師的情感投入,有效補償隱形付出,引導教師形成積極的行為模式,從而全面優化學校生態。
構建有效的激勵機制,需要校長個人修煉、方法創新與制度保障三者協同,推動校長角色的轉型。一是個人修煉方面。校長需首先認同“激勵是領導力的核心”,多表揚、多傾聽、多感謝,讓激勵成為日常習慣。二是方法設計方面。堅持“物質激勵體現人文關懷”與“精神激勵強化價值認同”相結合,以激活內生動力為根本,設立差異化獎勵,關注隱性福利。開展儀式化表彰,將個人成就轉化為集體榮譽。為年輕教師提供展示平臺、學習機會等,如設置“校長直通機制”,讓師生的聲音能被直接聽見和重視,這種尊重本身就是強效激勵。三是制度保障方面。要營造支持人性化領導的外部環境,如教育行政部門可在校長考核指標中增加“師生關系指數”“教師職業幸福感”等維度,引導校長關注人的需求。
校長人性化領導的落地是多種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卓越的校長深知,“與團隊建立親近關系”“不把每個人的成就視作理所應當”至關重要,他們會用心認可每個人的貢獻,正是因為有了這份鼓勵,人們才能做到最好并堅持下去。情緒上的“燃料”,是讓這份激情不熄滅的核心。
(作者分別系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中學校長助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11月07日 第0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