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區東海實驗小學竹園校區的學生走進深圳國際生物谷,與南方科技大學海洋高等研究院院長林間進行對話。福田區教科院供圖
連接梅林山和銀湖山的鯤鵬徑一號橋貫通,成為“山海連城”計劃的標志性工程。這個為梅林山、銀湖山生物提供安全通道的工程,竟與數年前三名初中生的設想不謀而合。
當年,張楚楚、李欣蔚、胡凱文主持的“關于在深圳建設生物通道的設想”課題,是由深圳明德實驗學校創新課程體系滋養而出。學校開設的“海綿城市研究”等拓展課融匯地理、生物、城市規劃等多學科知識,引導學生關注城市生態問題、探尋解決方案。
近年來,深圳市福田區緊密圍繞國家課程方案,以“融”為核心,構建教育新生態。福田區通過學習方式變革、學段貫通培養和學習空間重構,探索課程改革新模式,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
融合學科,課程育人
抓尺子,唱拍手歌……清脆的笑聲從福田區紅嶺實驗小學的教室里傳出。學生們不是在課間玩游戲,而是在進行一場關于“身體”的項目化學習探索。紅嶺實驗小學將科學和藝術、語文等學科巧妙融合,引導孩子們運用感官游戲體驗世界。
深圳市福田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巍表示,近年來,福田區多所中小學校努力為學生們打造充滿生命力的課程生態,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學以致用”是福田區多所中小學校跨學科整合的著力點。紅嶺實驗小學就以真實問題為主線,努力打破各科目的壁壘,推進課程改革。學校在全校層面,跨學科構建“我與自然”“我與社會”“我與自己”三大主題課程體系,已將一至三年級語文、科學、道德與法治、藝術等科目約80%的課程,打造為融合課程。
福田區東海實驗小學將大閱讀作為聯通多學科知識的橋梁,不但著力促進多學科知識融合,而且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和信息整合能力。
融通學段,全程育人
“我初中讀的是紅嶺教育集團成員校深康學校,紅嶺中學是集團的高中學校,我高中進入紅嶺中學足球隊后,發現這里足球課的戰術體系、訓練內容,都和我初中時一脈相承。”得益于紅嶺教育集團初高中貫通的足球訓練模式,紅嶺中學高一學生寧斯睿很快就適應了學校足球隊的訓練。
在紅嶺教育集團,初中和高中的足球課程體系不是“各自為戰”,而是精心策劃的“階梯提升”。紅嶺教育集團對成員校的足球教學進行一體化設計,在初中階段,側重給足球隊成員打基礎,引導球員們練好傳控球、射門等基本功;而在高中階段,教學重點側重在實戰對抗、陣型變化等戰術層面,指導球員們精妙布局。
張進冬是紅嶺中學足球隊教練,也是紅嶺教育集團足球貫通式培養項目的具體負責人。他經常到紅嶺教育集團初中、小學球隊進行指導,并為初中隊員講解比賽中的陣型保持、跑位拉扯、節奏控制等技巧。紅嶺教育集團初中、高中足球隊教練團隊緊密協同,他們定期碰頭,共同研討訓練計劃,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動態調整訓練安排。
除了足球,紅嶺教育集團還以高中為龍頭,通過紅嶺書院等載體,在強基、博雅、藝體、國際、科創等五個領域推動貫通式培養。
紅嶺教育集團是福田區以課程改革促進貫通式培養的典型之一。福田區教科院院長林君芬表示,近年來福田區以集團化辦學為依托,以構建貫通式課程為重要抓手,大力推進學段貫通,致力于打造小學、初中、高中一體化的培養模式。
融聚資源,協同育人
“快看!有一只小雞啄殼了!”在“動物”主題課程中,紅嶺實驗小學一(1)班的學生們在教室里,圍著孵化箱觀察小雞孵化的奇妙過程。
學校教室很大,歐陽逸坤和同學們在里面孵化小雞、養蠶寶寶、捏陶藝作品,還用廢紙殼等建造小軌道。
在福田區,學習空間變革正與課程改革同行。紅嶺實驗小學將90平方米的教室巧妙地劃分為學習區、工具區、閱讀區、作品展示區、教師辦公區。
王巍表示,福田區通過“擂臺賽”請來多位有教育背景的優秀建筑師,他們與學校領導、教師在學校設計、建筑階段就密切合作,把教室、校園建成課程改革的“多變空間”。
紅嶺實驗小學每間教室都突破了固定墻體的束縛,代之以折疊門設計,可靈活拆分與組合。這使得教室可根據互動式、混合式教學等需要,快速調整空間結構。
“我們希望把教室打造成學生們學習、游戲、交往和生活的樂園,讓師生能通過課程改革,開展探索與創造。”在紅嶺實驗小學執行校長臧秀霞帶領下,學校教師引導學生們跳出傳統學習方式,開展探究式、合作式學習。
福田區還在校外積極拓展課程改革空間,目前已與20多個校外實踐基地深度合作,開發了52門校外實踐課程,讓校外實踐課程不再“走馬觀花”。明德實驗學校就與騰訊、大疆等高科技企業合作,共建了多個創新實驗室,學生們在“大課堂”中參與真實科技研究項目,感知前沿科技。
《中國教育報》2025年11月17日 第07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