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來自江西省于都縣銀坑小學的一名學生家長,也是縣里的人大代表。這幾年,隨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各項政策落地,我真切感受到,家鄉教育發生了巨大變化。
我的家鄉于都縣,縣情可以概括為“百、千、萬”:百萬人口、千年人文、萬里長征出發地。我們縣歷來崇文重教,但作為一個國定貧困縣,教育基礎跟財政底子一樣薄,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困難很多。但是這幾年,我們明顯感覺到縣里辦好教育事業的決心很大、力度很大。下面,我就簡單談一下我的感受:
一是城鄉學校一樣漂亮。我所在的銀坑鎮離縣城40多公里,以前鎮里的學校條件很簡陋,有校門沒圍墻,有窗子沒玻璃,操場“天晴滿天灰,下雨滿地泥”。有條件的家庭都想著把孩子送到城里去讀書。但是這幾年,縣里投了很多錢對農村學校進行改造,建了新教學樓、塑膠運動場、營養餐食堂和圖書室、活動室,教室里也有了多媒體教學設備。作為人大代表,我參加了縣人大組織的一些教育調研,看到這些變化不僅發生在銀坑鎮,其他鄉鎮的學校也都建得漂漂亮亮。有這樣的條件,農村家長再也不必費盡周折將孩子往縣城學校擠了。前兩年,我的孩子要上小學了,我們全家就毫不猶豫地將孩子留在了銀坑小學讀書。
二是城鄉老師一樣優秀。之前,因為偏遠,外地的老師都不愿來我們這兒,即便來了也呆不長久,所以鎮里的老師幾乎都是本地人,年紀也偏大,學校音樂、體育、美術老師非常短缺,鎮里的孩子很難和縣城孩子一樣各方面都得到培養。現在情況不一樣了,這兩年,我接送孩子,經常在老師當中發現“新面孔”,他們有的是從師范院校招聘過來的,有的是從縣城學校交流過來的。更為關鍵的是,現在不僅有新老師來,而且來了還能留住。我孩子的美術老師就是一個外地人,在這已經好幾年了。我了解到,這幾年,縣里為農村老師建了周轉房,還發放額外的津貼補助,并經常派到外面學習,讓銀坑小學這樣的農村學校有了越來越多的好老師。
三是城鄉教育一樣精彩。只要條件好、老師好,農村學校也同樣可以辦好。從這幾年孩子學習成長情況來看,我不后悔把他留下來。在這里,孩子不僅離家近、上學方便,也一樣得到了全面發展。我從孩子那得知,學校不僅開展了校園“悅讀”活動,而且還開展了剪紙、手工畫、足球等少年宮活動,這些不僅培養了孩子的良好興趣,還鍛煉了孩子的體魄和動手能力。我的孩子自從參加校園“悅讀”活動后,很喜歡看書,為鼓勵他保持這個好習慣,我到縣里去辦事,經常會給他買回一些書,并且自己也陪著孩子一起閱讀。上學期,我家被學校評為了“書香家庭”,我還被評為了“閱讀家長”。
這“三個一樣”,讓我家鄉教育大不一樣。作為家長,我要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點贊;作為縣人大代表,我將繼續為于都縣推進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鼓與呼”。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