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至2016年,北京高校國際學術會議人員參與情況呈現兩段式發展
□1993年至2016年,北京高校國際學術會議論文發表數量增長了4倍
□1993年至2016年,北京高校訪問學者“走出去”與“引進來”呈現雙向聯動發展
□北京整合高等教育優質資源,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
北京高校國際學術會議—人員參與情況(1993年-2016年)
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至今,北京高校國際學術會議參會情況從1993年的4,887人次到2016年的33,732人次,增長了將近7倍。其中,北京市屬高校參會情況從1993年的266人次到2016年的5,882人次,增長了22倍多。北京高校參會情況呈現兩段式發展:從1993年至2003年,參會人次在5,000人次上下波動;從2004年至2016年,參會人次從1萬人次逐步增長至超過3萬多人次。北京市屬高校參會人次占北京高校總體參會人次情況從1993年的5%增長至2016年的17%。
1993年至2016年北京高校國際學術會議人員參與情況(單位:人次)
北京高校國際學術會議—論文發表情況(1993年-2016年)
自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北京高校國際學術會議論文發表情況從1993年的3,867篇到2016年的16,397篇,增長4倍多。其中,北京市屬高校論文發表情況從1993年的188篇到2016年的2,321篇,增長了12倍多。對照參會人次的數據與趨勢,可發現兩點:一是參會人次增長速度高于論文發表情況;二是論文發表最多的年份與參會人次數量最多并非對應關系。
1993年至2016年北京高校國際學術會議論文發表情況(單位:篇)
北京高校訪問學者的“走出去”與“引進來”(1993年-2016年)
自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北京高校派遣訪問學者從1993年的549人次到2016年的5,487人次,增長了將近10倍;接受訪問學者從1993年的912人次到2016年的5,433人次,增長了將近6倍。其中,北京市屬高校派遣情況從1993年的83人次到2016年的847人次,增長了10倍多;接受情況從1993年的50人次到2016年的724人次,增長了14倍多。可見,北京市屬高校“走出去”的訪問學者與北京高校總體情況一致;“引進來”的力度更大。
北京高校訪問學者的“走出去”與“引進來”
北京高校的“一帶一路”教育行動
教育部于2016年7月13日印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旨在推動區域教育大開放、大交流,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人才支撐。北京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與優勢,大力推進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服務。例如:2016年7月25日,清華大學啟動首個“一帶一路”國外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北京外國語大學以“小語種、大外交”為基本建設思路,截至2017年7月,新增非通用語種覆蓋非洲、中亞、高加索、南亞等“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北京市教委于2016年11月印發《北京市外國留學生“一帶一路”獎學金管理辦法》旨在吸引更多“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優秀青年來京學習;針對不同教育層次,其資助金額有所區分。從2016年至今,北京市外國留學生獎學金已有3年,每年資助32個項目。此外,北京市教委還于2017年6月印發《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項目管理辦法》,旨在于2017年至2019年重點建設不少于30個國家人才培養基地。(作者:楊楠)
北京高校“一帶一路”獎學金設置與實施情況
《北京教育》雜志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