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船舶主機和軸系安裝”國賽賽場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李丹 通訊員 許文秀 陳欣)為適應建設世界造船強國與海洋強國的新要求,聚焦“軍民融合”國家戰略實施,積極助推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以“基于云技術的船舶類教育資源館”“船舶工程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等重大項目為載體,系統推進船舶類優質教育資源建設與應用,不斷做優做強船舶類、航海類、信息技術類等優勢專業群,持續提高創新型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在媒體座談會上,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黃士華繼續為學校代言,講述學校“興船報國”式特色辦學模式。
“立足船舶、服務軍工、面向社會”的辦學定位已根植武船人的心中,半個多世紀以來,為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培養輸送了各級各類人才7萬余名。目前,該校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已建設成為集船舶、交通、現代制造、經貿、建筑、旅游等多專業于一體的綜合型高等職業院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其中有多個專業的士官生和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新時代新跨越,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將持續推進專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大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和廣度,組織開展中德雙元制試點項目、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英才工程”試點項目、招商郵輪工匠班項目、“一帶一路”國際交流項目等重大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深化拓展學校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融媒記者走進該校電氣自動化專業
采訪當天,記者一行首先來到該校交通運輸工程學院,船舶動力工程技術專業的學子們正在這里認真備賽“船舶主機和軸系安裝” 國賽。負責老師黃政介紹說:“學生們正在進行緊張而又嚴格的備賽,從去年12月份開始,已經備賽近五個月,希望他們能在6月初的國賽上取得好成績”。
在機電一體制造中心,正在實訓的大二學生董越說,自己非常喜歡所學的專業,覺得通過實踐學習能獨立做出一套程序是很有成就的一件事,希望以后就業也能從事喜歡并擅長的工作。
隨后,采訪團記者一行繼續前往該校特色專業現場采訪,欣賞非遺傳承人現場書畫表演并分別參觀該校先進制造技術控制綜合實訓室以及船舶博物館等。
據了解,艦船博物館位于該校科技實訓大樓的四樓,面積500余平米,以文字、圖片、模型結合的形式全面介紹了船舶的產生、發展、運用以及我國造船技術的發展史。據悉,該博物館是湖北省國防科普教育基地,是全國高職院校中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船舶類專業博物館,不僅能為本校學生的專業學習提供服務,而且能面向社會尤其適合向中、小學生開放,是進行船舶文化普及教育的重要窗口。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