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曹曦 通訊員 黃鵬 朱旖凡)日前,東北林業大學BOLD科研團隊摘得iGEM(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大賽)金獎,這也是該團隊連續第四年獲得這項專業領域的國際大賽金獎。
iGEM競賽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國際頂級學術性競賽,最早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于2003年發起,是一項以合成生物學為核心,綜合生命科學、數學、工程學、信息科學、藝術設計等多個學科的國際大賽。東北林業大學的參賽項目是Bio-optical landmine detection(生物排雷工兵),該項目綜合多領域的專業知識,設計了一種全新的地雷輔助探測裝置,裝置帶有能夠響應地雷標志物DNT,2,4-二硝基甲苯的生物傳感器,綜合利用合成生物學理論、3D打印技術和物聯網技術,輔助戰士開展地雷探測。
“科學研究應該助力國計民生,做一些對祖國發展、社會進步有意義的事情,這是我們青年大學生的責任和義務。這項研究的初衷,就是為了給戰士們提供一項安全保障。”團隊隊長李清華說。看到赴黎巴嫩維和士兵需要冒著極大危險開展掃雷排雷任務的新聞,李清華決定發揮自己的生物學專業優勢,研制一種新型排雷裝置,遠程輔助戰士排雷掃雷,保障戰士們的人身安全。當他把這一想法告訴科研團隊指導教師王鵬超和團隊隊員的時候,得到了一致響應,大家決定以此為突破點,開展項目研究,并通過參加iGEM大賽來檢驗項目可行性。
在王鵬超的指導和幫助下,李清華組建了跨生物學、化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統計學等多學科的科研團隊,經過十個月的努力,查閱了海量的國內外學界最新研究成果,開展了無數次科研組會和夜以繼日地科學實驗,做實驗最緊迫的時候,隊員們買了行軍床放在實驗室,通宵實驗累極了,才會在行軍床上躺一躺。最終,隊員們拿到了理想的實驗數據,制作出輔助排雷裝置,還達成了一項國際領先的研究。
“假設這是地雷,它會釋放出DNT,2,4-二硝基甲苯等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透過土壤飄到近地空氣中。這是我們的排雷裝置,把裝置投放到雷區,DNT小分子就會通過風扇收集到裝置中。裝置中有像果凍樣的凝膠,凝膠中的生物菌遇到DNT分子后,就會發光,光傳感器感受到之后,會發出信號,信號接收設備對信號進行數據處理和概率分析,探雷的過程就完成了。”隊員張北方指著設計出的裝置現場演示。團隊成員表示,拿下大獎并不意味著這項工作的結束,更期盼著這項研究早日投入生產,為戰士們構建安全防火墻。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