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施劍松)日前,北京市委舉行“北京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教育事業發展專場新聞發布會。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介紹,過去兩年來,北京市完善“接訴即辦”機制,共解答群眾教育問題8.7萬余件。過去5年,北京市在教育公平方面持續發力,累計增加學前教育學位23萬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程度大幅提升,有效緩解了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通過不斷擴充優質教育資源和規范入學辦法,北京在“資源優質”和“機會優質”上同時發力,使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小學、初中的就近入學比例均達到99%以上。全市34所高校、162個學科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分別占全國的25%和35%,其中A+類學科數量占全國的44%。
今年以來,北京市高度重視“雙減”工作,一方面,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優化教學方式,全面壓減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質量,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另一方面,全面規范管理校外培訓機構,針對校外培訓機構不符合資質、管理混亂、借機斂財、虛假宣傳、與學校勾連牟利等問題,嚴肅查處,保障學生和家長的權益。
李奕說,北京市始終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近年來,北京市以釘釘子精神打好高校黨的政治建設攻堅戰,召開首都高校黨的政治建設工作會議,制定了《關于加強高校黨的政治建設的若干措施》,同步制定100項任務清單和責任分工,在“雙一流”建設中強化黨建指標,推動全部高校修訂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規則,制定了院(系)黨組織會議、黨政聯席會議和系務會制度,高校政治生態明顯向上向好。
隨著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不斷深化,北京市積極推動教育領域“疏整促”工作,統籌推動良鄉、沙河大學城建設,聚焦推進北京工商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城市學院等5所市屬高校向外疏解,向中心城區外轉移入駐學生7.6萬人。在城市副中心,北京規劃建設14所優質學校。在河北雄安新區,4所北京援助學校辦學水平明顯提升,3所“交鑰匙”學校建設進展順利。此外,北京地區高校參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大科學裝置建設與運營、技術轉移和技術服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北京地區高校獲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數量占全國高校獲獎數的22%,占全市獲獎數的49.3%。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