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鄭翅)10月15日,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以下簡稱“教博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舉行。本屆教博會以“匯聚·共享·創新——推動教育創新發展,服務教育強國建設”為主題,將于2025年11月15日至17日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王守軍,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珠海校區管委會主任孫紅培等領導嘉賓與教育界代表等共同出席了發布會。發布會上,王守軍從4個方面系統闡述了教博會10年發展的重要意義:服務教育強國建設,打造教育創新的“風向標”和“策源地”;服務教育高質量發展,打造教育資源的“聚寶盆”和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連心橋”;服務教師隊伍建設,打造弘揚教育家精神的教師成長“大課堂”和“加油站”;服務教育協同創新生態建設,打造中國教育對外開放的“閃亮名片”和“金字招牌”。
在主題發言環節,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申繼亮表示,在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過程中,需著力形成立德樹人長效機制,聚焦學生成長質量,關注數字環境下育人方式變革,尤其是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在賦能教育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挑戰,重塑著基礎教育新生態。教博會為解決這些教育實踐問題搭建了更為廣闊的交流平臺。
從一線教師到地方教育管理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李國蓮親歷了教博會作為教育創新“風向標”和教師發展“助推器”的獨特價值。“教博會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教育改革創新最波瀾壯闊的風景。”李國蓮表示,期待在第七屆教博會上既分享邊疆教育創新經驗,更汲取全國智慧,為推動中國教育現代化貢獻更多力量。
本屆教博會展覽面積突破3萬平方米,近2000家單位參展,將舉辦論壇50余場、工作坊超千場,全方位展現中國教育創新的蓬勃力量。聚焦中小學科學教育提質增效、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等八大領域,涵蓋綜合展、專題展等五大板塊,通過多層次、多維度的展示與活動,為教育創新搭建更廣闊的平臺。
此外,本屆教博會還呈現出四大亮點,包括從“大而全”邁向“專而精”,聚焦三大核心議題;從“觀看觀摩”走向“共建共創”,推動全方位雙向互動;從“一時一地”延伸至“永不落幕”,構建持續性創新平臺;從“一校引領”拓展為“多方協同”,構建協同創新生態。
據悉,自2015年首屆教博會舉辦以來,教博會始終堅持“以應用為導向、以公益為底色、以創新為內核”的辦會理念,累計展示國內外優秀教育創新成果近萬項,吸引超百萬觀眾與專業參與者,已成為極具影響力的全國性教育盛會,也成為中國教育創新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