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許多研究生導師只是教育工作者,而不敢妄稱自己是教育家,但我認為,他們應踐行教育家精神,努力成為教育家。在我看來,教育家不但是實踐家,還是理論家;不但要管好自己的課題組,更要倡導教育精神、引領教育潮流。
研究生導師首先應成為實踐家。我們平時在帶研究生做研究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比如科研資源(科研用房、科研經費、儀器設備)匱乏、研究生做科研遭遇失敗、研究生鬧思想情緒等。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單純的科研問題,還是開展科研所需要的環境以及人的問題。遇到這些問題,有些教師采取視而不見的態度,期望問題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到解決。但其實,實踐出真知。如果不實踐,就總結不出正確的理論。如果沒有解決實際問題,就不可能成為教育家。
研究生導師還應該成為理論家。只有實踐而沒有理論的提出,研究生導師只能稱得上是教育工作者,他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職工作。要成為教育家,必須有理論的提出。這就好比衡量一個記者是否優秀的標準,不僅僅在于發了多少篇報道,還要考慮有哪些代表作、是否在業內權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等。
當今,研究生教育領域存在著許多有待于總結、思考的問題。如何調動研究生的科研積極性?如何化解研究生與導師之間的矛盾?怎樣處理研究生職業發展與課題組生存發展的關系?產生于一線實踐中的問題,為研究生導師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研究對象或者研究體系,這些“接地氣”“冒熱氣”的研究,也將產生有參考價值的研究理論。
研究生導師不但要管好自己的課題組,更要倡導教育精神、引領教育潮流。如果研究生導師只是把自己的理念用于指導自己的研究生,那充其量只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有志于成為教育家的研究生導師,應該通過親力親為的教育實踐創造出重大的教育業績,帶領團隊成員通過研究與實踐,對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的教育思想和實踐產生重要影響,引領教育潮流。因為只有在教育思想、理想或實踐上有創見、有貢獻、有影響的杰出人物,才能稱為真正的教育家。
更重要的是,教育研究不能僅僅停留于紙上談兵、擺花架子,還要將理念、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理論從實踐中產生,反過來理論又能指導實踐。在后續實踐過程中,我們更能認清理論是否正確、是否有一定的適用范圍或邊界條件。更關鍵的是,理論最終要解決實際問題,我們最終要解決課題組、院系、學校、高教界面臨的問題,提升教育質量。
盡管許多教師成不了教育家,但如果每一個導師都能朝著成為教育家的方向努力,那么我們的育人質量會越來越高,整個大學的風氣也會越來越好。
(作者系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教師報》2019年06月05日第1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