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假期,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教師培訓部門都會為一線教師準備類型繁多的培訓項目,把培訓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加油站”“助推器”和“催化劑”。教師對培訓既期待又抱怨,可謂是“愛恨交加”。如果培訓主辦方不能精準施訓,培訓將成為教師的“負擔”和“任務”。作為專業的省級教師培訓機構,福建教育學院近十年來秉持“辦學員滿意的培訓”的宗旨,形成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其中,將省級優質教師培訓“下沉”到地市的做法深受中小學教師歡迎,在省內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把優質培訓送到家門口。2008年,福建教育學院從一所從事學歷教育的本科高校轉型為專門從事中小學教師、校長培訓的機構。在剛開始的幾年里,我們的培訓項目舉辦地都在福州市。每個培訓項目將學員名額分配給各地市,各地市再進行上報。按照這樣的方式,每個縣區每個項目只有一個名額。如此一來,參加省級培訓對許多教師來說,成為可望而不可即的事。近年來,福建教育學院創新培訓模式,與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部門合作,主動將省級優質培訓“下沉”到各地市,為各地市舉辦專門針對該地市教師的省級培訓班,把優質培訓送到教師家門口,這樣就極大增加了教師參加省級培訓的機會。
為市縣教師培訓做示范。福建教育學院在“國培計劃”示范項目和中西部省份國培項目測評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受到教育部和中西部省份國培辦以及參訓學員的高度好評,并入選全國首批中小學名師領航工程培養基地,形成了高端培訓品牌。福建教育學院在各地市舉辦省級培訓過程中,積極與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部門深度合作,在培訓過程中與各地市從事教師培訓和教研的部門進行廣泛深入交流,共同完成需求調研、主題選擇、課程設計、方式選用、培訓組織、培訓管理、培訓成果生成和訓后跟蹤指導等培訓環節。在這樣的深度合作中,既做好了培訓項目,又為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部門提供了開展高端培訓的思路和方法,把省級優質培訓的經驗向市縣教師培訓傳遞,為市縣教師培訓做好示范的同時,也提供了豐富的師資資源。
立足區域需求從供給側發力。當前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很多,最突出的是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持續性。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精準施訓,也就是要在國家需求的基礎上,全面調研和把握地市需求和參訓教師個體的需求。在充分尊重培訓需求的基礎上,形成教師培訓項目需求調研報告。許多時候,教師并不完全了解和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需要培訓組織者和策劃者充分挖掘和深入引領。也就是說,教師培訓既要尊重需求,更要引領需求。只有這樣,才可以從供給側發力,研制出符合精準施訓要求的實施方案。
引領教師形成研究的氛圍。教師在職業生涯中可能會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可是,有多少培訓能在結束后持續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行為?在長期的培訓實踐中,我們發現研究式、體驗式、感悟式的培訓能引導教師參與到具體情境中,進而激發學習興趣。培訓的本質不是把籃子填滿,而是把燈點亮。教師培訓并不是把專家的知識灌輸給參訓教師,而是通過專家引領、名師示范、同伴互助、交流研討、課題研究、文獻查閱、成果展示等方式,讓教師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特點的成長路徑。在教師培訓中,我們始終秉持“培訓即研究”的主張,將研與訓相結合,試圖將整個培訓過程設計成開展教學研究的過程,引領教師基于具體的教學問題,按照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對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路徑。培訓過程遵循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在培訓過程中逐漸形成教學研究的良好風氣。研究風氣的形成對于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科教學的發展具有良好的、可持續的推動作用。
(作者系福建教育學院化學教研室主任)
《中國教師報》2019年06月26日第1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