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個學生,破舊的兩層教學樓,一個長滿野草的操場,面對這樣的情景,應該作出什么樣的選擇?是掉頭而去還是迎難而上?
鄉村教師程風選擇的是后者。
而這樣的選擇,程風已經不止作出一次。
放棄高薪職位,選擇三尺講臺;放棄繁華城市,選擇偏遠農村;放棄留在家鄉任教,選擇更需要自己的鄉村學校,目的都只有一個,用自己的力量改善鄉村教育,帶領鄉村走向文明。
每一個選擇的背后,都有一種強大的精神作為支撐。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種“程風式”的精神,千千萬萬個像程風這樣的青年才會選擇鄉村,選擇教育。
這種精神叫不畏挑戰。從臨危受命赴北塘小學,到四望湖小學斬荊披棘,程風面臨的都是鄉村教育的硬骨頭,但她沒有退縮,不懼不怕,而是用自己的堅持告訴家長:學校一定會好起來,學生一定會好起來。正是這種不畏挑戰的勇氣讓程風永遠帶著“超越自我”的信念,即便中間有挫折、淚水、委屈,但她最終成為了家長信服、教師佩服的最美教師。
這種精神叫敢想敢干。程風工作有三寶:家訪、會演、團隊好。這三點不是程風的獨創,卻是她一點點真刀真槍干出來的。與鄉村家長溝通不容易,每到一所新學校,她總是不怕麻煩,提前與家長進行溝通,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想問題。鄉村學校組織活動不容易,她一人身兼多職,努力為鄉村孩子創設更多、更好的舞臺去展示。鄉村學校缺教師,她以身作則,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培養和引領更多的教師行動起來。
這種精神叫舍我其誰。當鄉村教育遇到困難,當教學點面臨關閉,當孩子面臨失學,程風說“這個時候,我必須出現”。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她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甚至犧牲,但她認為,這就是一名教師的本分和天職。這樣的“舍我其誰”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擔當和奉獻,正是當代青年教師需要的精神內核。
曾幾何時,有人給90后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簽:自私、非主流、偏激,但我們身邊的90后鄉村教師程風,用自己的選擇和堅持,用自己的“逆向而行”告訴人們——鄉村教育薪火相傳,鄉村未來大有希望。
時代發展需要精神引領和榜樣力量。精神不是空洞的說教,榜樣不是高不可攀的代名詞,而是有溫度、可觸摸、活生生的人。新的時代,期待著更多像程風這樣的90后加入到教育精準扶貧的建設中來。新的時代,期待著一個又一個程風,用自己的青春力量擎起鄉村教育的旗幟,揚起鄉村教育的風帆。
《中國教師報》2019年07月03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