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師處于職前培養與職后發展的銜接期,他們身上既沉淀著師范教育的成果,又蘊含著未來教師專業成長的基礎,是職前職后銜接的關鍵點。”在2018年中國教育學會教師培訓者聯盟年會上,中國教育學會教師培訓者聯盟年會全體與會會員發出“新教師成長·廣州宣言”,呼吁推動建立新教師專業化專門化培訓制度,并以新教師為切入點,將建立教師教育職前職后一體化機制落在實處。
前不久,第十五屆全國師范大學聯席會和2018年中國教育學會教師培訓者聯盟年會在華南師范大學聯合召開。兩個會議首次聯辦,旨在著力探索教師教育職前職后一體化的有效路徑,推進全國教師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會上,專家學者們就如何實現培養培訓并肩、職前職后一體、共育大國良師等目標,展開了深入研討。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調研發現,少數師范院校人才培養端與需求端脫節。這些院校不但未能注意到教師培訓對職前培養的反哺作用,甚至將教師培訓“另眼相看”。
華南師大教師教育學部常務副部長王紅兼任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她說,部分中小學校長向她抱怨,少數新教師由于在“閉門造車”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學習成長,不能很好地適應中小學教育實踐需求。在王紅看來,新教師培養是中小學、師范院校的共同職責。師范專業認證標準就明確提出,師范院校教師要具有“職前職后一體化指導能力”。這要求師范院校不僅要把師范生培養成準教師,也要關注師范畢業生如何“華麗轉身”為中小學校優秀新教師。師范院校和中小學校攜手助力新教師成長,將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兼教師培訓者聯盟理事長尹后慶對此很贊同,他指出:“新教師既是師范大學的產品,又是教師專業成長的起點,他們是研究職前職后一體化的關鍵。4年的職業養成與40年的專業發展同樣重要,師范大學掌舵師范生的培養大業,事關未來教師質量。”在尹后慶看來,教師培訓者聯盟年會和全國師范大學聯席會聯合召開,標志著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的兩支隊伍走在了一起,也標志著職前職后一體化完成了形式上的對接。
任友群建議師范院校直面痛點,對癥下藥。他也開出了“藥方”,要重塑和優化教師教育體系,突破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割裂的教育模式,建立高校、政府、中小學校職前職后銜接的人才培養機制。
為推動區域內的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琴瑟和鳴”,廣東以“新師范”建設為抓手,做出了有益探索。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王創介紹說,針對教師培養培訓質量滯后于教育事業發展等問題,廣東以教師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動力,注重辦好一批師范院校和師范類專業。目前廣東省已立項建設11個廣東省國家教師教育創新試驗區,建設10個省級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成立5個省級教師教育和教師發展聯盟。
在區域內教師教育職前職后一體化這盤“大棋”中,作為領頭羊的師范院校應如何勇擔重任呢?華南師大也做出了示范。據華南師大校長王恩科介紹,該校率先在全國設立了教師發展與管理二級學科點,專注職后培訓研究和人才培養,健全教師教育職前職后一體化的學科體系。該校還在全國率先成立教師教育學部,優化機制,整合資源,推動教師教育學科建設。大刀闊斧的改革也結出累累碩果,其中在職后培訓方面,華南師大連續9年承擔“國培計劃”示范性項目,近10年集中面授20余萬人次在崗教師。
少數師范院校內的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部門各自為政,雙方應如何成為“最佳拍檔”呢?王紅認為抓手之一是資源高度整合的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華南師大教師教育學部作為統領華南師大教師教育的專業機構,將作為職前職后一體化的“擺渡人”,借助師范專業認證之勢,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將新教師未來5年的專業成長、職業成就所需,倒推為不同的專業能力體系,由校內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部門分工協作完成。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20日第10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