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雕技藝、恭城瑤族油茶文化、民族服飾蠟染、民族手工刺繡、壯族樂器演奏……
廣西民族文化資源豐富,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而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又為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廣西的職教周,民族文化傳承成為活動的重要內容。
在北海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貝雕技藝展區,學生朱誠正在專心地打磨著貝殼。她要制作的是一幅花鳥作品,正在打磨的是鳥的羽毛部分。
朱誠來自浙江,千里迢迢來到北海中職校求學,是因為貝雕技藝教學為這所學校獨有。北海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貝雕傳承人許承斌在該校成立了大師工作室,向學生傳授貝雕技藝。
成立工作室6年來,許承斌教出的“徒弟”不下兩百人。許承斌說,將民族技藝放到學校,能讓優秀民族技藝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近年來,廣西職業教育高度重視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發展,專門實施了職業教育民族文化傳承創新工程,持續推動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研究。目前,全區各大職業院校成立民族特色傳承教育基地40多個、民族技藝駐職業院校“大師工作室”50多個,培養了兩萬多名民族技藝技能創新型人才。
“我們現在的學生已經走出廣西、走向全國。”恭城瑤族自治縣民族職業教育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本次職教周,他們展示的是恭城瑤族油茶制作工藝。炒茶、煮茶、濾茶,學生們技術嫻熟,不一會兒,一碗碗香噴噴的油茶倒入瓷碗,來賓們爭相品嘗。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展出的是民族服飾扎染、蠟染技藝。兩名女生展示的苗族扎染與蠟染工藝,吸引不少觀眾駐足觀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廣西職教周活動,分別從文化產業創新、傳承民間工藝、保護民俗民風3個角度讓大家領略廣西特有的民族文化,感受廣西職業教育的獨特魅力。
《中國教育報》2019年05月13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