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_国产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色域天天综合网

首頁>檢索頁>當前

以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服務教育強國建設

發布時間:2023-01-12 作者:朱旭東 劉麗莎 來源:中國教育報

學習二十大精神 培養高素質教師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明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強調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在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互動中,教育是根基。這對教師隊伍的素質、結構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是推動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在此背景下,建設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成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具體而言,就是建成人口規模巨大、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世界一流和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闡述了教師教育的工作使命,即“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建設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的目標是建成世界一流和有中國特色的教師教育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教育發展受到黨和國家前所未有的重視,先后出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重大政策文件,啟動《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簡稱“強師計劃”),著重面向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做出部署。

通過這些部署,我國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依然面臨著高質量師資體系的深化改革和發展需求。2021年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數量達1844.37萬人,相比2020年的1792.97萬人,增加了51.4萬人,增長2.87%。龐大的師資規模及繼續壯大需求,以及教師培養層次提升問題,既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瓶頸,也是高質量教師教育的挑戰。例如,根據2021年統計數據,普通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規模分別為660.08萬人、397.11萬人和202.83萬人,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分別為70.30%、90.05%、98.82%,這距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的“義務教育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比例”在2020年要達到75%、到2035年將超過95%這一指標,尚存差距。

當前,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尚不能滿足高質量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我國基礎教育師資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均存在突出的東中西部及城鄉區域配置差距,此外,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存在教師結構性缺編,科學教師隊伍遠遠不能滿足科學教育強國的需要。這種差異也存在于教師教育資源配置、師范院校“師范生”的培養質量中。這與我國教師教育體系發展存在的不均衡密切相關,該體系仍面臨提高生源質量、提升教師教育效能、教師資格考試制度改革、加強師范院校發展、完善U(高等學校)—G(地方政府)—S(中小學校)協同育人機制、應對數字技術等諸多挑戰。建設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合理配置教師教育資源既是我國教師教育發展的內生需求,也是教育現代化“強師”的現實需求。

師范大學是教師培養的主源頭、教師教育的主陣地。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大對師范教育的投入力度,基本形成了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目前有215所師范院校、500多所非師范院校參與教師培養。針對基礎教育師資配置、教師教育資源配置短板,國家通過“優師計劃”和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加大對欠發達地區本科層次教師補充力度,加強對薄弱師范院校的指導。同時推出加強小學音體美、勞動教育、信息技術、心理健康、科學教師培養、“互聯網+”創新教師教育模式等“強師”舉措。

教育部2022年9月公布數據顯示,我國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藝術和勞動技術課程教師分別達到67.4萬人、83.0萬人和10.9萬人,較10年前分別增長55.4%、52.3%和18.3%,表明我國在緊缺學科師資補充上取得初步成效。同時,國家也致力于加強教師教育學科建設,在最新一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中,相比首輪僅2所師范大學入圍,第二輪有10所師范大學進入“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且這些大學均將教育學、教師教育相關學科列為建設學科。

北京師范大學作為師范院校的排頭兵及“雙一流”建設大學,在高質量教育體系、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建設中發揮著重要引領示范作用。在黨的全面領導下,北師大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給我校“優師計劃”師范生的重要回信以及“四有”好老師重要講話精神,堅守“綜合性、研究型、教師教育領先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定位,發揮教師教育特色優勢,聚焦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啟動“強師工程”,實施“優師計劃”“啟航計劃”“教師能力提升計劃”等6大計劃,不斷深化師范教育改革創新,致力于培養樂教、適教、善教的“四有”好老師和拔尖創新人才,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及中國特色教師教育建設方面起到了排頭兵和標桿作用。

第一,創新“招生—輸送”模式。2020年,我校率先開啟“優師計劃”試點項目,推出定向培養師范生的“志遠計劃”,按照“省來縣去”原則,面向52個未摘帽貧困縣所在省份招收本科定向就業師范生,累計錄取1000余名學生。設立“優師”基金,定向招收“優師計劃”畢業生回校攻讀教育碩士,強化終身支持和跟蹤幫扶。2020年起,我校實施“四有”好老師啟航計劃,引導優秀畢業生投身西部基礎教育,推出就業激勵、職后支持、終身服務的全周期幫扶舉措,已選拔774名優秀畢業生投身中西部地區基礎教育一線。

第二,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我校立足培養高素養的“四有”好教師和拔尖創新人才的定位,統籌勵耘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和“強基計劃”,深化通識教育改革,建設教師素養類通識必修金課,構建“通識教育+學科專業教育+教師職業教育”三位一體培養模式,探索“學院+書院”協同育人機制。建立完整的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推動“學科—專業—課程”本研一體化建設,以一流學科和一流專業為雙引擎優化學科專業設置,完善教材管理、選用和建設體系,推進數字化課程建設、服務模式和管理模式創新。

第三,開辟教育教學實踐模式。我校深化師范生見習、實習、研習模式改革,實施“教師能力提升計劃”,推進基于項目縣為基礎的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學、教師發展機構“四位一體”協同育人,開辟全國百所基礎教育合作學校為“第二校園”。

第四,創建特色思政課程體系。我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首批試點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和“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課程,打造“校級—省部級—國家級”三級課程思政建設體系,建設全國首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修基地。

    第五,探索“互聯網+”教師教育模式。我校面向在職教師素養提升需求,以“互聯網+教育”行動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探索“線上+線下”“能力+學歷”培訓模式,搭建教師培訓與學歷教育銜接的“立交橋”。2022年7月,我校推出“強師在線”基礎教育教師成長公益平臺,匯聚高師院校及附屬學校教學科研經驗,面向全國832個脫貧縣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免費開放,目前已覆蓋各地41萬名教師。啟動實施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教師和學校發展的“百千萬計劃”,擬在“十四五”期間與中西部一百個縣、一千所學校合作,培訓一萬名縣域“四有”好老師。

第六,構建多學科支撐教師教育學科體系。2022年我校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12個學科進入“一流建設學科”名單,教育學科躋身世界前20,教師教育特色進一步強化。重點支持教育學等四個“培優行動”學科,打造國內頂尖、國際領先的學科標桿。充分發揮基礎學科對教師教育的基礎性支撐作用,把握教師教育學科前沿,通過教師教育特色引領,帶動多學科助推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建設,構建多學科支撐教師教育學科體系,完善多學科支撐師范教育的體制機制,鑄就中國教師教育的“珠穆朗瑪峰”。

第七,打造師范教育共同體。我校牽頭發起教育部“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協同師范8所同盟校,定點幫扶72所乃至全國更多師范院校。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為龍頭,在全國建設15個分中心,支持地方薄弱師范院校人才隊伍、學科專業等建設,整體提高師范教育辦學水平,為欠發達地區培養高質量基礎教育教師,為鄉村教育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全國師范院校應積極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質量為引領,培養現代化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推動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的現代化,服務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助推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

(作者單位系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

《中國教育報》2023年01月12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_国产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色域天天综合网
亚洲一区二区高清视频| 校园激情久久| 狠狠入ady亚洲精品| 欧美日韩激情网|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欧美乱极品|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www| 国产亚洲欧美色| 欧美性开放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免费成人av在线| 久久伊人亚洲| 久久久久欧美精品| 久久aⅴ国产紧身牛仔裤|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伊人网站| 亚洲中无吗在线| 亚洲天堂男人| 亚洲先锋成人| 亚洲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先锋成人| 亚洲欧美第一页| 亚洲欧美文学| 校园春色综合网| 欧美一区二区播放|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欧美一级黄色录像| 午夜影院日韩|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2| 欧美一区二区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 欧美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爱| 久久久久久伊人| 久色婷婷小香蕉久久| 免费在线日韩av| 欧美14一18处毛片| 欧美精品在线播放| 欧美人成在线视频| 欧美午夜视频网站| 国产免费观看久久黄| 激情国产一区| 亚洲国产专区| 99这里有精品|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偷窥视频| 欧美乱大交xxxxx| 国产精品久久一卡二卡| 国产一区二区按摩在线观看| 精品51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亚洲激情专区| 亚洲伊人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性jizz18性欧美|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 在线高清一区| 宅男在线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 欧美日韩dvd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拍网站| 精品av久久707| 一区二区三区www| 久久成人一区二区|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久线观看视频| 精品69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午夜在线电影| 久久国产精品色婷婷| 欧美日韩第一区| 国产亚洲欧洲一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美女自拍福到在线| 免费不卡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性|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性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久久影院|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另类尿喷潮videofree|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推荐色|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蜜臀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软件| 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v欧美精品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按摩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 欧美日韩综合一区| 在线观看的日韩av|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欧美成人嫩草网站| 影音先锋欧美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欧美日韩大陆在线| 在线成人免费视频| 午夜亚洲视频|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亚洲高清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 欧美精品啪啪| 激情小说亚洲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片| 亚洲天天影视| 欧美二区在线播放| 黄色小说综合网站| 欧美在线地址|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一区二区精美|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99re热精品| 欧美高清免费| 亚洲第一久久影院| 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 国产日韩视频| 亚洲性图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1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vr| 欧美全黄视频|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播放| 玖玖综合伊人| 国内成+人亚洲+欧美+综合在线| 久久精品成人| 国产视频精品xxxx| 午夜一区在线| 国产啪精品视频| 香蕉精品999视频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超碰97尤物18|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盗摄|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免费|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 亚洲欧美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一区二区欧美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免费影院| 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樱桃 | 翔田千里一区二区|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 | 中文亚洲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av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大全| 国产一区二区日韩精品欧美精品| 久久精品麻豆| 91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情趣电影|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 亚洲福利视频网|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视频久久|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 久久手机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日韩www视频免费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欧美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亚洲视频图片小说| 国产伦理一区| 欧美精品自拍| 欧美一区二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国产精品女人网站| 欧美一级淫片aaaaaaa视频| 亚洲美女色禁图| 国产裸体写真av一区二区| 美女视频网站黄色亚洲|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视频| 好男人免费精品视频| 欧美精品首页|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 日韩亚洲欧美高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老牛影院 | 亚洲日本成人|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韩日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女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仙草咪|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色中文字幕| 亚洲免费在线| 日韩一区二区高清|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乱码精品| 国产精品女同互慰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