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以數智賦能體育教學,深化育人綜合實踐,積極探索并形成了“雙線協同·三力驅動”的育人模式,真正做到以體筑基、以體育人。
雙線協同:
夯實校內外綜合育人根基
學校通過內聯線、外拓線兩條育人主線,實現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和育人資源的整合。
內聯線——跨學科融合:學校立足體育學科,有機融合其他學科知識,通過系統化的體育教學促進五育融合:實施體育德育主題活動,培養學生體育精神和體育品格;開展跳繩感統練習,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引入非遺體育項目,以體育美;創設勞作情境,提升學生勞技水平。學校還打破學科壁壘,圍繞不同主題開設綜合課程,如開設“非遺醒獅”課程,各學科圍繞醒獅主題進行教學,達成本學科的育人目標。
外拓線——校家社協同:學校以“學、練、賽、評、管”一站式服務助推學生全面成長,通過校家社協同,實現課內外、校內外綜合育人。學校基于智慧體育駕駛艙、智慧體育家庭作業小程序、智慧體育鍛煉APP,將學生課堂教學、課后鍛煉、校外鍛煉的數據與家長、社區共享,為家長指導、陪伴、督促學生鍛煉提供科學依據。學校請奧運明星進校園,借力社區體育設施硬件,促進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三力驅動:
發揮體育的五育融合載體作用
三力驅動是通過三種育人載體與場域,充分發揮體育在五育融合中的載體作用。
課程融合力:以體為基的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以“美健·美優·美滿”三維健體課程為基石,從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全面建構“美好體育”融合課程體系,包括健體的基礎課程、促智的美育課程、啟美的美韻課程、潤心的美德課程、巧工的美勞課程。
2022年廣州市體質健康抽測顯示,學校學生體質總體優良率達76.19%,優秀率為42%,及格率為100%,遠高于國家體測優良率的要求。學校立項省規劃課題“立德樹人背景下體育訓練德育滲透實踐研究”,提出在體育訓練中滲透德育的三原則,并根據體育項目和學生特點進行育人。學校將舞龍、舞獅、詠春拳等非遺項目融入校內課程體系,并開展“一班一非遺”主題特色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和體驗,并出版了專著《非遺潤童心》。學校還通過構建“雙動”(體育運動與勞動實踐)課堂,實現體育與勞動的有機融合,并成功申報省級勞動課題。
榜樣引領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學校以奧運榜樣和智能追蹤習慣為引領,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內驅力,具體做法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全校普及體育特色項目;二是依托學校獨特的奧運體育明星家長資源優勢,請奧運體育明星進校園,開展宣講與互動、代言校園賽事、參與教研與指導體育比賽等活動;三是為學生搭建展示和比賽的平臺,培育班級特色運動隊;四是通過班際體育比賽篩選有天賦的學生進行系統培養,代表學校參賽;五是在學校櫥窗、紅領巾電視臺、校園網展示體育冠軍的榜樣事跡,發揮校內體育明星的引領力,激勵全體學生養成良好運動習慣。
技術支撐力:數智賦能小學體育多場景育人。通過數智賦能打造覆蓋“學、練、賽、評、管”的智慧體育場景,實現課堂與家庭數據聯動。學校完善智慧化運動場景,實時監測學生運動表現數據,為學生建立動態健康檔案。通過人工智能算法深入分析學生個體差異,精準設計分層訓練方案,動態調整運動負荷與技能教學策略。借助數智賦能,學校構建起“精準診斷—智能干預—動態優化”的智慧育人新生態:學校數據駕駛艙集成6大類28項核心指標,為教學決策提供精準支持;學生可隨時隨地參與智能平臺支持的技能比賽,如跳繩的速度跳、體能的開合跳等;實現了實時多維評價,分析學生各項目、各階段成績變化趨勢,實現“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本文系廣東省中小學德育課題“‘三全育人’視域下體育與健康課程具象化德育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3ZXDY003]階段性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23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