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區“十百千”青年教師開展藝術素養音樂研修活動。 本版圖片均由甘州區教育局提供
學生表演舞蹈“絲路明珠”。
“孩子從小喜歡唱歌,參加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合唱班后,變得更樂觀了。”談及孩子的變化,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南關小學四年級學生王濤的爺爺一臉笑容。原來,甘州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暑期專門開設了“藝術課程超市”,有書畫、掐絲、手工等10余個項目,志愿者教師輪流服務,得到了家長和孩子們的一致好評。
近年來,甘州區全面實施美育浸潤行動,緊緊圍繞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堅持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構建起豐富多元的美育課程體系,引導生命走向真善美,唱響素質教育“主題曲”。
把握美好方向,引領生長之美
2024年8月的一天,甘州區思源實驗學校會議室內,氣氛莊嚴而活潑,一場特別的教代會如期進行。研討會議題直指教育的首要問題——“培養什么人”,大家一致認為,好的教育就是讓每一個生命“追尋真善美,為幸福成功人生奠基”。
為此,學校按照“普及與提高結合、學校與社會互動、校內與校外貫通”的工作思路,在課程、活動、環境中“讓人的發展與中華美育精神相遇”。每天下午,“校園最美藝術社團”展示活動如火如荼。“學習腰鼓一年,我們身體更有力、更敏捷了。”七年級學生張星直言,美育帶來了內在的自信和外在的陽光。
在全區范圍內,美育浸潤行動已全面鋪開——
舉辦校長論壇,引導校長思想觀念上“移風易俗”,靶向直指美育育人、向美而行的新路徑。
推進綠色、智慧校園建設,實現學校環境“改天換地”。學校美育設施更新換代,美術室、舞蹈室、書法教室等專用教室的配備率達到100%。
在配齊配好美育教師的基礎上,著力打造書香校園、平安校園,促進文化引領,營造潤物細無聲的美育環境……
與此同時,各級各類學校整合校內外優勢資源,著力完善美育課程,構建全方位、立體多維的美育課程體系,并按照“一校一品”建設,推動形成區域“課程教學+實踐活動+校園文化+藝術展演”的“四位一體”協同美育新機制。
美育文化如何影響生命成長?在甘州區,不論是幼兒園,還是高中,不論是在農村學校,還是在城區校園,一樓一廳一主題,一廊一特色,浸潤式美育校園文化氛圍滲透在校園各個角落。
“我們努力讓每一所學校有品位,為每一處景觀賦予育人的元素,每一面墻壁都能說話,每一棵樹木花草都美不勝收,讓學生發展始終與‘美’相伴相生,在美美與共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甘州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蔡青說。
創造美好課程,豐富生活之美
“剪紙打開了我童年快樂的窗口,看到一張張藝術品,是一件美妙的事情。”這是甘州區南關學校學生張雪在“我快樂的童年”征文中的真切感受。
“沒有多元的美育課程,就沒有生動活潑的成長軌道。”順著這個理念,甘州區按照試點、研發、實踐“三步走”方略,開發與構架起以藝術素養為核心的,由藝術類、體育類、勞動類、科技類等四大模塊、15個系列90多種美育課程組成的課程體系……
堿灘鎮中心小學把當地流行的群眾活動——“社火”聯系起來,開設社火社團,吸引學生們的眼球。如今,一批鄉土美育課程“搬”進校園,牽引著幼小的生命走在美好的成長路上。
“我們依托少年宮成立了社火、跳繩、創意手工等社團,學生走班選課,提升了藝術素養。”花寨鄉中心學校校長田豐金的話語中充滿了自豪,“現在每名學生都有藝術‘絕招’,就連幼兒園的小朋友也會踩高蹺。”
甘州區始終堅持美育“面向人人”,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融為一體,構建常態化校園全員美育實踐活動,著力推動班級、年級、校級三級美育成果展示。一件件精致的藝術作品,一場場美妙的歌舞表演,流淌著生命的自信和充盈。
在美育引領下,許多家長做義工,維持學生上下學安全;帶孩子上街,撿拾垃圾……社區、家庭和學校德育無縫對接,合力打造無圍墻的美育大課堂,傳遞生命之美。
馬神廟街小學收到社區的一封表揚信:稱贊張少華等學生是雷鋒式的好少年。原來,張少華與同學組成“空巢老人牽手行”志愿者小分隊,周末經常幫助“空巢老人”收拾房間、梳頭、剪指甲……
鍛造美好教師,引領生命之美
“慢慢唱,就這樣,我伴奏,再來一次。”花寨鄉中心學校的教師韋雪梅站在學員面前試唱《小河流水》時稍有靦腆,張掖二中音樂教師王金龍不斷鼓勵她再唱一遍。漸漸地,韋雪梅有了底氣,隨著伴奏唱起來……
這是甘州區“十百千”青年教師藝術素養音樂研修班上的一幕。針對美育教師不足現狀,該區啟動兩輪“十百千”青年教師藝體素養提升培訓計劃,建立城區反哺農村機制——集中城區優質教師成立美育援教聯盟,分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組建援教“三人行小組”,下沉農村學校“傳經送寶”。
呂國貴是大成學校書法教師,同時兼甘州區首席書法工作坊坊主、美育援教聯盟書法組組長。每周,他都要用一天時間,帶著同伴開展美術學科“三人行”走教活動,“我們主要任務是走進課堂,指導農村兼專職教師書法教學,協助課后書法興趣小組開展”。
一批青年骨干教師迅速成長。黨寨中心學校教師呂慧就是其中一位,她還成立了全區首個“創意工作坊”,經常帶學生們到田間地頭,將隨手采摘的野花野草變成插花作品,將一塊塊小石頭涂上顏料,制作成富有特色的石頭畫……
幾年間,甘州區培養音樂、體育、美術學科導師各30名,農村音樂、體育、美術種子教師各150名,使2000多名35歲以下青年教師均掌握一門體藝專業技能。目前,全區農村學校音體美課程開課率達100%,器樂進課堂達到100%,合唱進校園達到100%,每名學生學會3項以上技能。
“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活潑敏銳之性靈,養成高尚純潔之人格。”蔡青說,全區對美育有獨特理解,每一項美育改革和探索的行動都跟著一個指引,“那就是合力建筑美學大廈,成人之美、美美與共、與美同行,一起走向美好未來。”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23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