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開設的上海市民日校與上海市民藝術夜校秋季班日前正式開課。從早到晚,遍布上海16個區的611個教學點同步開出1967門課程,4萬多名學員步入自己喜愛的課堂。據悉,錯峰推出的市民日校充分考慮了在職人群、退休人群、自由職業者等群體在培訓時間、空間和內容上的差異化需求,其合作方式、運營模式則與夜校相同,采用公益性收費模式,倡導激活文化館及各類新空間的“錯峰共享”效應。
不只是上海,近年來,北京、成都、合肥等多個城市開設了“青年夜?!奔?4小時圖書館、自習室等,為不同職業群體“充電”提供了優質場所,受到廣泛歡迎,甚至出現了“一座難求”的火爆局面。據媒體報道,今年8月,上海市夜校秋季班報名首日,143門課程在1分鐘內被搶空,最快課程3秒“售罄”;日校報名火爆程度不減,不到1分鐘,27門課程名額被一搶而空,最快課程4秒“售罄”。不難發現,終身學習當下正在形成一股積極潮流,引領社會新風尚。
在教育強國建設的大背景下,選擇接受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終身教育正在逐步內化為一種公共習慣。近年來,各級教育部門為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全面提升全民素養,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使得人們可以在人生不同階段都能接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資源和培訓機會。當前社會層面的大量終身教育課程,對接不同社會群體的知識和技能需求,能夠靈活填補多元群體的自我發展訴求,延續教育對生命的滋養意義,并有助于相關人士不斷提升職業技能和職場競爭力。
圖書館、文化館、藝術館等機構作為輔助性、社會化平臺,在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教育網絡中占據重要位置。不同于一般學校,社會化教育側重與前沿實踐的接軌與互動,服務教育走向與公共需求,所以課程主題、形式、目標均有定向聚焦,形成與傳統教育模式優勢互補的育人路徑。
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對于偏遠地區或經濟欠發達地區同樣具有重要價值。偏遠地區或經濟欠發達地區終身教育場域的塑造,能夠優化區域資源配置,提升教育體系的公共服務能力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潛力。這些地區可充分依托公共條件,積極聯合、匹配在地化教育資源,為返鄉待業青年和留在家鄉發展的社會多元群體打造“知識充電站”。
從深層次來看,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還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某種意義上,多元化的日課美育教育、影視美育教育、業余技術教育等具有紓解職業倦怠和其他負面情緒的功能,讓更多人持續體驗教育帶來的美好人生。
?。ㄗ髡呦登迦A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29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