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緊扣時代脈搏,依托區域光伏產業優勢,匠心打造“四色融合”育人模式,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鍛造“德技雙馨”的生力軍,在產教融合領域走出了一條特色育人之路。
黨旗領航,“三維思政”筑牢“紅色根基”
學校堅持黨建引領與內涵建設同頻共振,將紅色基因植入育人全過程。信息工程學院黨總支作為江西省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傾力構建“四色引領、五位一體”黨建品牌,確立“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工匠精神、融入低碳理念”的思政教育主線。
學校精心構建“三維立體”的思政育人體系:深耕“第一課堂”,打造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0門,將價值塑造融入專業肌理;拓展“第二課堂”,“紅色走讀”活動獲得省級獎項20余項;激活“第三課堂”,借力萍鄉市豐富的紅色資源,打造“星火”育人品牌,組建理論宣講團、紅色班級、志愿服務隊,推動紅色教育進課堂、進宿舍、進基地、進網絡、進社區。其黨建思政實踐被權威媒體專題報道。
產教共生,“雙向賦能”驅動“綠色引擎”
學校聚焦江西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萍鄉市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0210”行動計劃,創新構建專業群,對接光伏產業發展需求。信息工程學院以光伏工程技術專業為龍頭,協同新能源材料應用技術、電氣自動化等專業形成強力支撐群,構建“以產定教、以教助產”的“雙向賦能”新生態。
作為全國新能源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副理事長單位,學校攜手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上饒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頭部企業,共建產業學院,共育“現場工程師”。校企聯合打造虛實融合實訓基地,涵蓋光伏電池與組件生產虛擬仿真實訓;共建新能源技術協同中心、技能大師工作室等三大技術平臺,集實踐教學、競賽創新、技能認證、社會服務功能于一體。近3年,學校完成省級以上科技課題20余項,獲批專利50余項,制定企業標準2項,培訓企業員工超3萬人次,社會培訓與技術服務到賬200余萬元,助力綠色產業的“筋骨”日益強健。
建設“金課”,“三核驅動”鍛造“金色內核”
學校以“金資源”建設為核心,創新實施“三核驅動”戰略,破解“教什么”“怎么教”的關鍵命題。
目標驅動教師成長:學校推行“一人一課一成果”,分層建設校級、省級、國家級別“金課”;實施“內培外引”,打造省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引進與培養博士8人,培育省、市級技術能手及優秀教師7名,“雙師型”教師比例達93.7%。改革驅動內容重構:學校秉持工作過程系統化理念,將崗位要求、競賽標準、證書考核、創新思維等內容深度融入課程體系。競賽驅動教法創新:學校以教學能力大賽與職業技能競賽為引擎,以點帶面提升整體教學水平。
學校主持建設省級光伏專業教學資源庫,參與新能源類專業國家教學資源庫建設;建成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門;出版“十四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2部,校企共建新形態教材20余部;立項省級教學成果獎青年項目及教改課題多項。與萍鄉學院聯合開展“專升本”培養,打通中高本貫通渠道,專業建設水平位居江西省同類院校前列。
匠心筑夢,多維淬煉成就“藍色匠才”
學校堅守“德技并修”的育人初心,通過“崗課賽證創”五維融合,為新能源產業鍛造新時代“藍色工匠”。
以崗定課:校企雙主體將真實任務轉化為教學項目,提升學生的職業適應力。以賽促課:承辦江西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光伏電子工程的設計與實施”賽項等5項賽事,競賽內容反哺教學,學生獲得國家級別獎項20余項、省級獎項150余項。以證驗課:作為光伏電站運維“1+X”證書聯盟牽頭院校,完成“1+X”光伏電站運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認證培訓2000余人次。以創融課:課程植入創新創業基因,激發學生創新潛能,學生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中獲得國家級別銀獎、銅獎,以及省級獎勵10余項。
近3年,1000余名光伏專業群畢業生投身新能源產業,就業率提升5.6個百分點,90%以上的學生在畢業3—5年內成長為技術骨干。他們中有龍頭企業的高級工程師,有考入高校深造的學術新星,有勇闖海外的探索者,還有自主創業的開拓者。學校“四色融合”育人成果獲得學生、家長、用人單位、教職工的普遍好評,被權威媒體報道。
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以“四色融合”為經緯,將黨建“雙創”與“雙高”建設熔鑄一爐,探索出一條職業教育育人模式創新的有效路徑。在服務國家能源轉型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征途上,學校將繼續培養閃耀著“匠心光芒”的優質人才,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陳立 辛國盛)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30日 第10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