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艷杰(廈門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
特殊時期,廈門大學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招生考試工作。第一,守初心,變方案。招生工作擔負服務高校人才培養、服務國家戰略、促進社會公平、引領學生成長的初心和使命。疫情期間,學校根據不同類型人才選拔的特點,科學調整各類招生工作方案,穩妥組織實施,確保招生錄取工作的安全性。第二,守原則,變形式。招生工作最基本的原則是科學和公平。2020年,部分考試(含初試和復試)前所未有地調整為線上進行,采用新形式,必然面臨新挑戰。通過嚴格考試標準、科學調整考試內容、加強考試過程的組織管理、堅持綜合評價和全面衡量,確保了科學性和公平性。第三,守服務,變情境。精心做好考生報考服務。由于調整了招生錄取方案,考生較往年需要更多指導和服務,學校加強線上服務,致信高考學子,整合學校資源推出系列文章、講座、視頻,為考生提供心態調整、知識科普、學科專業解讀等內容。同時,安排專人受理考生電話及網上咨詢,加強對線上考試錄取辦法、流程和要求的答疑解惑,組織線上考生大會和遠程復試全過程演練,保證“云上服務不斷線”。
@ 任延明(青海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從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來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總趨勢沒有變。2020年的高考報名人數達到1,071萬人,比去年增加40萬人,雖然全國高校招生人數也在增加,加上獨立學院轉設工作步伐的加快,但高考難度不會降。對于考生而言,由于疫情影響,堅守17年的高考時間從6月延期到7月,多出了一個月復習時間,可以更好地查缺補漏,但如何調整心理煎熬狀態,如何參加“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高考”,成為守中之變。從招生宣傳來看,各高校的招生宣傳從線下的入校、入班宣講遷移到了網上。各高校專家學者進駐網絡直播間,在“云端”為考生家長提供更加貼心的專業輔導,相信高考后會有更多的高校組織專家為考生、家長提供志愿填報服務。從招生計劃來看,2020年的專升本和研究生招生計劃在前期已經做了擴招;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招生計劃目前尚未發布。但是,我們相信高校一定會竭盡全力做好招生計劃安排,確保高招三個“不降低”。
@ 鐵錚(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在突發危機下,如何以招生宣傳的措施之“變”應對任務“不變”,是擺在各高校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守也好,變也罷,其中有四個原則尤為重要。第一,虛實結合原則。既要注重招生各項信息的精準傳播,又要廣為宣傳富有特色的大學文化,著力塑造高校良好的社會形象。第二,軟硬并舉原則。既要推出切實可行的吸引考生的措施和辦法,又要注重傾注情感,力求打動考生和家長的心靈,增加吸引力和感召力。第三,巧妙植入原則。除了采取必要的直接傳播外,還應尋找契機、創造條件,尋找合適的載體,講好大學故事,將學校形象、專業介紹、招生信息等巧妙植入其中。第四,注重借力原則。注意發揮意見領袖的作用,借助校友、社會人士、第三方評價等傳遞招生信息,擴大學校和專業的影響力。
@ 鄧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探索打造融媒體模式下的立體招生宣傳新模式。一是打造“北航云課堂”,探索面向中學及考生的在線講座及課程點播等新方式。二是創辦“來北航,學這個”官方微信公眾號專欄,方便考生足不出戶了解學校專業。三是推出“致考生的一封信”,并將招生咨詢前置開放。四是舉辦“云瞰校園”系列活動,通過720°全景校園地圖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學校風貌。五是全平臺、多維度宣傳。與新華網等平臺合作,通過“大師科普講座”形式,樹立學校“高、精、尖”形象;參與中國中央電視臺等訪談、采訪,多渠道開展招生宣傳;開設“北航招生”抖音等賬號,宣傳學校招生工作動態。六是上線北航招生在線咨詢系統,招生政策等一鍵獲取,“北航小智”可提供7×24小時智能在線咨詢。
@ 徐蔡余(南京理工大學學工處招生辦主任):
傳統招生宣傳模式以“走出去、請進來”等現場宣傳為主,受疫情影響,此類線下活動基本停止。目前,各大高校陸續通過抖音、微信、微博等各大媒體平臺推送學校辦學特色等宣傳,面向高中生開設云端公益講座,借助第三方平臺開展個性化招生政策咨詢等,這一系列的舉措的確為考生提供了方便,但宣傳內容與考生需求的匹配度、宣傳平臺的使用率、宣傳信息的精準到達度等還有待提高。高招的實質就是辦學實力的宣傳,是學校整體影響力的體現。因此,高招的“守”在于人才培養等硬核指標的建設,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專業、課程、科研創新實踐、教師隊伍等自身建設,只要練好內功,高招宣傳自然可以事半功倍。
《北京教育》雜志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