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列寧同志:
您好!拜讀了您寫的《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我思緒萬千。整個閱讀中我嘗試以一種批判的眼光尋找某處不嚴謹的邏輯,或者不完備的論述,然而,我發現,前文中剛剛生發的每個疑問點,甚至還不容我思量清楚組織問句,就都被您在后文有力地批駁了……”這是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2019級學生劉振羽提交的《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經典導讀》課后作業——“穿越時空”給列寧寫一封信。
這樣的教學設計,在《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經典導讀》課上是“常規配置”。課堂上,同學們不再生硬地閱讀馬恩著作,而是關聯歷史與現實,對其著作進行“穿越式”解讀。比如設立小組討論“為什么有關吃飯、發呆、睡覺的直播都會有大批網友圍觀?”。看似“天馬行空”的素材引入,在教師的指導下,同學們更深刻的感悟到馬克思主義思想精神的現實指導性。
《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經典導讀》是中國傳媒大學2020年校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和課程思政示范課項目之一。該課任課教師、傳播研究院副研究員龔偉亮認為,“這門課程要達到的目的,就是回到經典、回到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從事新聞事業的社會環境、具體語境甚至內在心境,來發掘那種蘊含在其著作中的邏輯力量和真理感召,帶領學生體味蘊含于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經典著作中的深邃思考和澎湃激情。”
將立德樹人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中國傳媒大學黨委研制了《中國傳媒大學課程思政建設方案》,形成“課程思政+作品思政+活動思政”的課程思政教育模式,全方位構建“大課程思政”教育體系。
“我所理解的這門課的課程思政,就是將馬克思主義思想內容及‘三觀’意識與專業課知識更好結合:一是將傳播學的學術研究與本科教育相結合,一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念與今天的社會和媒體現實結合。”龔偉亮說,一方面,市場、人民、商品、資本……這些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概念和蘊含其中的基本原理,對我們看待今天的新媒體、人工智能等現象具有撥云見日的獨特穿透力。另一方面,有必要有意識地把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基本觀點與今天的新媒體現象進行對接和對話,以激發學生投入思考和討論。(通訊員 劉語嫣 黃思懿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董魯皖龍)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