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湖南省畜牧水產養殖培訓班在汨羅市職業中專順利結業,421名農民兄弟學成離校。這是該校今年開辦的第32個班了,近一年來已經累計對2631名農民進行了各種專業技術培訓,也因之成為湖南省內職業中專學校開展社會培訓的最大戶。
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省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三農”是其中的核心部分;作為鄉村文化前沿地帶的縣級職業中專學校,服務“三農”則是其工作重點之一。汨羅市職業中專校長黃哲說:“學校發展到今天,我們深刻體會到,農村職業教育不能都搞‘離農教育’,也不能主要培養打工仔。農業職業教育必須一直在鄉村、一直在現場,努力為‘三農’服務,否則農村職業教育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鄉情村貌千變萬化,在場服務“三農”的鐵心不變
汨羅市是中國素質教育的發源地,素質教育是個整體工程,農村職業教育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放在突出位置。盡管農業類職業教育經受過嚴峻考驗,但無論情況如何變化,汨羅市職業中專這所學校卻鐵下一顆心,立足農村,踏踏實實辦好“農”字號專業。
與20世紀80年代該校率先在湖南省創辦集種植、養殖、加工于一體的農村家庭經營專業已不同,也與20世紀90年代該校與汨羅市委組織部聯合開辦農村基層后備干部班、根據農村建設所需開設工業和民用建筑專業已不同,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汨羅市村情發生新變化:一是繼續向二、三產業延伸,對農產品開發、加工工藝、包裝、營銷等專業人才需求增加;二是奶類禽類、水產養殖、花卉苗木、觀賞型動植物等新型產業層出不窮;三是為鄰近城市居民提供休閑、健身、旅游的觀光農業在發展壯大中。
針對新時代,立足大農業,該校開辦了特種種養、現代農業觀光、現代園林技術等專業。2017年,該校以三大農類專業組建現代農業專業群,資金設備師資重點保障,助推農類專業發展;2018年,該校農類專業學生人數達548人,農類專業持續紅火。這么大規模的農字號專業招生培養,在省內首屈一指。
因地制宜搞職業教育改革,促成每個學生愛農務農
汨羅市職業中專最早也是由一所普高改制而成的,為改變傳統教學方法,該校率先在全省推行邊學習、邊實踐、邊致富的教學模式改革,甚至不惜硬性規定專業課和文化課、實操課和理論課比重,讓學生更多地走向田邊地頭,或走出課堂、上門服務,通過勞動實踐感受成功喜悅,培養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如農類專業師生深入汨羅市白水鄉西長村生態科技公司勞動、進行技術指導,現代農業觀光專業師生多次受邀參與湘陰縣辣椒節、美食節和汨羅的龍舟節、屈子文化園、長樂故事會的導游服務工作等。
根據多年的摸索,該校按不同專業實行彈性學制,允許學生工學交替、半工半讀。該校重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種養類專業有湖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汨羅水產養殖場、磊石漁場、汨羅水庫等作為生產實習基地,工民建專業實習實訓有學校創辦的廣廈建筑公司。2017年,該校與湖南省委接待處、中聯科技等單位和大中型企業簽訂協議,同時對接汨羅弼時飛地工業園區、新市工業園,服務大農業,助推產業發展。
該校還實行寬基礎、活模塊教學管理,為非農類專業學生開設農產品加工、農作物栽培、珍稀苗木花卉培育、時鮮瓜菜種植等農類課程,要求他們兼學一兩門農類專業,讓農類專業技術在各專業中滲透,樹立全體學生的愛農意識,增強學生服務農村的本領。
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共同打造“美麗鄉村”
汨羅市職業中專聯合湖南農業大學、汨羅市農業局和相關企業等共同建成“現代農業服務中心”,成為該校為農服務的信息樞紐,由最早的散發傳單、張貼宣傳畫,到開通咨詢熱線、開通網站,轉戰移動端,為農服務的方式在不斷變化,為農服務的一顆心在永續跳動。近5年來,“現代農業服務中心”接受村民網絡咨詢5360次、手機微信平臺咨詢960余次、現場技術咨詢2650余次。
該校還與汨羅市多個職能部門聯動,了解需求,開展新農民培訓工作,“舉辦一個項目、培育一批帶頭人、壯大一個產業”,實行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在大荊鎮給瓜農們上“節肥節藥”課的該校教師唐愛梅說:“我們現在的教學是農民缺什么、急需什么,我們就教什么,帶著問題學,效果蠻好。”
近兩年,該校教師馬軍華、方偉群長駐白水鎮西長村、閩家巷村,對農村創業項目選擇、市場考察、法律法規等進行培訓,村民學以致用,兩個村已建成集種植、養殖、農副產品加工、休閑旅游觀光于一體的新型集團企業,成為汨羅市生態科技示范園,分別被評為國家級、省級“美麗鄉村”。
2017年,該校發動組織橋坪村松江洞組24戶貧困戶成立種養合作社。剛開始時農戶反響平平,主要是大家都不想冒風險。合作社組織周洪浪等一批骨干成員到長沙蔬菜基地、湘陰樟樹壩蔬菜基地學習。看到“樣板”卻缺錢,市財政局負責人和該校領導就多次跑政府部門和銀行,為每個農戶爭取到3.5萬元貼息貸款,學校派教師曾文勝、黃巨華定期深入松江洞組進行技術指導,解決生產問題。
汨羅市職業中專近4000人的規模,本身就是一個較大的需求市場,除了學校消化農戶種養的各種產品外,教師們還與外界聯系拓寬銷路。一年來,學校為松江洞組的種養合作社銷售禽類1000多羽、生豬260頭、蔬菜4500多公斤,農戶平均每戶增收5000多元。
梧桐引得鳳凰來,該校良好的“農字號”專業打造,獲得老百姓贊賞,學校年招生人數一直穩定在1300人以上,2018年有300多人是上了普高線而進入職業中專就讀的。而該校畢業生中的種養大戶、公司CEO、西瓜大王、園林設計師、獸醫高手、高校專家等更是層出不窮。更為重要的是,因為職業教育的留農、愛農教育,使一大批留在市域內的畢業生通過努力奮斗,成長為農技員、縣級部門負責人、鄉鎮領導、村干部等,他們帶領著汨羅市龐大的“三農”隊伍,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疾奔。(本報記者 鐘偉 通訊員 章仙蹤 周厘里)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11日第10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