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作為一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我有幸親身感受慶祝大會的濃烈氛圍,有幸現場聆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倍感振奮,倍受鼓舞。圍繞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我談四個方面的初步體會。
第一,這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綱領性文獻。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論斷,是一篇閃爍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的綱領性文獻,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在講話中,總書記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40年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高度贊揚了中國人民為改革開放事業作出的杰出貢獻,鄭重宣示了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信心和決心,明確提出了不斷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的目標要求。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有很多激動人心的“金句”良言,比如“一次偉大覺醒”“一種偉大精神”“兩個關鍵一招”“三大里程碑”“三次偉大飛躍”等等,語重心長、意韻深遠,令人耳目一新,聽之欣然神往。字里行間彰顯著中國人民的勇氣和豪氣,展示著中華兒女開啟時代新征程的雄心壯志,激發著炎黃子孫創造更大奇跡的磅礴力量。不論從全面加強黨的建設角度來講,還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角度來說,這一重要講話都是黨的歷史上一篇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獻,需要我們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深入貫徹。
第二,指明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方向。“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我們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總書記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講話,為我們指明了改革開放的前進方向。2018年既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黨的十九大制定的“兩步走”戰略的開局之年,是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起點,是承上啟下、開啟改革開放新征程的歷史交匯點。我們應該站到世界發展和時代進步的前沿,把握我國改革開放所處的這一歷史新方位,堅持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走得更穩、走得更遠。這個新的歷史方位,也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再出發的新起點,我們需要聚焦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低頭看5年,抬頭望10年,走起路來想著30年”,把握方向、長遠謀劃,謀定而后動,扎根中國大地、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
第三,發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動員令。總書記明確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總書記的講話,直抵人心,催人奮進,既是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準確把握,更是對全國人民進一步深化改革、接續奮斗的深刻動員。當前,改革開放已經取得了階段性輝煌成就,但這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不進則退的嶄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形勢還很復雜、挑戰還很嚴峻、任務還很艱巨。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變化和重大挑戰。比如,高等教育從原來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基礎性支撐作用,轉向支撐和引領作用并重,其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深刻變化;高等教育從大眾化階段向普及化階段轉變,其體量規模發生了深刻變化;高等教育從相對單一結構向多樣化辦學結構轉變,其結構類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高等教育的對象群體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高等教育面臨的時代格局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面對這些新形勢、新情況、新變化,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驕傲自滿、不徘徊懈怠,勇立潮頭、不懈奮斗,書寫好高等教育的奮進之筆。
第四,努力做新時代改革開放的貢獻者。總書記強調,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跡,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改革在路上,使命在肩上,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賦予了全體中華兒女推進改革、開創未來的責任和擔當。我們不能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旁觀者,要努力做新時代改革開放的貢獻者。要切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改革的精神,用好改革的方法,創造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教育成就。要切實把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講話轉化為推動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更加注重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一根本,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把高校建設成為學習研究和宣傳貫徹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堅強陣地;更加注重緊扣提高質量這一主題,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完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更加注重服務國家發展戰略這一根本導向,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更好地發揮高等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更加注重激發改革的活力,著力破除體制機制層面的障礙,將發展經驗固化為規章制度,將實踐探索轉化成體制機制,以綜合改革驅動創新發展,以攻堅克難激發辦學活力,真正解決好高等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根本性問題。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25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