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平常只能用鹽鹵、石膏來點豆腐?傳說中用豆腐泉的泉水就能直接點豆腐,這是真的嗎?”一拿到與其他“刷題”作業完全不同的《星系逆航》科幻小說項目式學習寒假作業,山東大學附屬中學初二學生丁兆言就被其中的“膠體美食大作戰”豆腐制作這個題目給吸引住了。平時就因為喜歡物理、化學學科,愛在家里鼓搗各種瓶瓶罐罐搞實驗的他,下決心一定要把豆腐制作搞個清楚。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寒假,山東大學附屬中學嘗試突破傳統假期作業的模式,打破學科界限,通過項目式學習及學習成果的創意展示,引導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積極自主地探究學習。
“這不是一份普通的假期作業。”學校項目組負責教師之一楊青介紹說,“這部取名《星系逆航》的科幻小說,由來自9個不同學科的18位教師和30名學生共同開發完成,在其中的每個星球上均有以小說故事情節為背景的項目式學習任務。”
豆腐是丁兆言和家人喜愛的美食之一。“把黃豆磨成豆漿,其中的蛋白質團粒被水簇擁著不停地運動,聚不到一塊兒,形成了‘膠體’溶液。要使它們變成豆腐,就必須點鹵。”丁兆言和同學們查閱資料后發現,點鹵用的鹽鹵主要含氯化鎂,石膏主要成分是硫酸鈣,它們能使分散的蛋白質團粒很快地聚沉到一起變成豆腐腦,再擠出其中的水分,就變成了豆腐。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為了揭開豆腐制作的“謎團”,丁兆言親自買來黃豆磨成豆漿在家里觀察、研究。他還和同學一起到齊魯工業大學的相關實驗室,用乙酸、檸檬酸、硫酸鈣、氯化鎂溶液等十幾種試劑反復進行點鹵實驗。“我們聽說濟南市有一家泉水豆腐博物館,就專門跑去親自體驗泉水豆腐的制作過程。這樣在玩中學、在實踐體驗中學,不再那么枯燥,比單純學習理論知識有意思多了!”丁兆言深有感觸地說。
根據《星系逆航》科幻小說中其他星球的相關學科主題要求,參加項目式學習的學生們還要通過時間管理計劃、體育鍛煉、“鳥類圖鑒”拍賣會、話劇展演、電影節頒獎、定向越野尋找藏寶圖等,在兩三個月的時間里“集齊能量碎片,完成星系任務”,最終完成整個《星系逆航》項目式學習全過程。
《星系逆航》只是山東大學附屬中學眾多項目式學習內容的一種。“最可貴的是每個團隊中的每一名學生,都在盡最大努力積極參與項目式學習。”山東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趙勇說,“通過項目式學習,打破了學科知識的界限,提升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25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