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在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廣大少先隊員、向為黨的少年兒童事業辛勤工作的廣大少先隊輔導員和少先隊工作者親切致信,高度肯定了70年來少先隊在黨的領導下為黨和人民事業薪火相傳所作出的重要貢獻,突出了少先隊的政治性;對少先隊員健康成長提出了重要要求,進一步明確了方向;要求全黨全社會重視少先隊工作,明確了共青團履行全團帶隊的職責。
賀信是新時代少先隊工作,乃至我國基礎教育方向和任務的重要遵循。賀信以黨和人民的事業薪火相傳為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高度概括、準確定位少先隊教育的特殊地位和功能,明確了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少先隊組織“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這三個根本問題,對少先隊工作和少年兒童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指導意義。
少先隊要大格局中彰顯獨特價值
賀信指出,“少先隊應該是少年兒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應該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預備隊”,鮮明地將少先隊工作定位為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無論是對兒童發展,還是對少先隊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
以全世界通行的少年研究的政治學視角,少先隊是中國共產黨的兒童組織,其存在本身就是共產黨政治延續和持續發展制度安排的一部分,少先隊工作以及少先隊員的成長發展就是黨和人民事業薪火相傳的重要手段。從兒童自身成長發展視角來看,一方面,政治認同是兒童政治社會化的重要內容。所謂政治社會化就是社會成員學習接受現存政治制度所肯定的政治信念、政治知識、政治情感和價值觀,形成穩定的政治態度和政治行為過程。另一方面,少年兒童需要全面發展,權利需要尊重,人格需要健全,兒童工作需要專業化,少年兒童本質上具有科學發展的主體屬性。但同時,他們必定是承載未來國家競爭力的最基礎和最活躍的社會力量,具有鮮明的社會屬性,對每一個少年兒童而言,真正的科學發展是主體屬性和社會屬性的辯證統一。最近香港出現青年騷亂,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以“愛國主義”為代表的社會主流價值傳播不力,部分青年自我身份建構產生偏差,政治認知不足、政治評價失真,一部分人群中形成了極端化、片面化政治文化,進而影響青年發展,影響社會安全。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少先隊肩負著為黨育人的重要使命,需要進一步明確定位,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在政治引領方面的獨特優勢,在大格局中彰顯自己的獨特價值。
少先隊工作要找準位置發揮作用
賀信對少先隊員新時代的發展方向提出明確要求,要求孩子們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要“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優良品德,勤奮學習知識,鍛煉強健體魄,培養勞動精神”,特別要“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努力成長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也是對少先隊工作基本內容的高度概括。
少先隊是少年兒童的社會組織,黨的兒童組織的政治屬性要求少先隊把對少年兒童的政治引領放在重要位置,引領孩子愛國愛民愛黨;群眾性兒童組織的社會屬性要求少先隊尊重兒童主體性,滿足其成長需求,保護兒童權益,推動其全面發展;而一個統一、龐大的兒童組織的兒童屬性,則要求研究和把握少年兒童的認知、意識、信念、情感形成的一般規律,以“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的獨特路徑,完成教育引導少年兒童的重要任務,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回答好少先隊干什么,才能找準位置,發揮作用。
少先隊教育要不斷創新增強活力
賀信高度概括了少先隊教育的特點,要求少先隊實現“組織教育、自主教育、實踐教育相統一”。教育的思想性、組織的先進性、少先隊員的自主性和教育活動的實踐性,是少先隊作為群團組織的根本社會屬性,也是少先隊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則和手段。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要不斷創新。要創新組織教育,發揮少先隊組織優勢,通過宗旨傳遞、標志符號與禮儀運用、民主建設等方式,強化少先隊員光榮感和組織歸屬感,增強組織內在活力。要創新自我教育,通過自我身份建構的引導、榜樣引領等方法,喚醒隊員的自我意識,培養自我發展能力,推動少先隊員自我成長;通過成長小組、團隊合作等輔導方法培養隊員集體意識和利他行為;通過學校、社區和家庭系統的分析、媒介素養教育等方式,引導少先隊員在與社會的互動中實現成長。要創新實踐教育,倡導不是簡單地把真理交給孩子,而是帶領孩子去尋找真理,以人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與自我為基本內容范疇,引導少先隊員通過親身經歷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實踐中實現全面發展。
賀信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提出,三種教育特點要“相統一”,這是對于少先隊70年形成的獨特教育方法新發展的新要求,對于新時代的教育有重大意義。新時代大格局的變化、社會基本矛盾的轉化和少年兒童新特色的凸顯,對教育方法的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融合統一成了必然選擇。只有在黨的領導下將組織教育、自主教育、實踐教育相統一,才能幫助孩子“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滲入心扉”,牢記初心,“聽黨話,跟黨走”。
(陸士楨系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劉慶帥單位為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
《中國教育報》2019年10月17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