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落幕的第六屆北京國際兒童閱讀大會上,首都師范大學兒童文學教育研究基地主任王蕾博士發布了歷時三年的研究成果——母語兒童文學分級閱讀標準,這是王蕾帶領團隊承擔的教育部規劃基金項目“分級閱讀與兒童文學教育研究”成果,也是第一個中文分級閱讀的學術標準首次公布。
與之前的一些企業標準不同,此標準強調基于學術研究之上的教育應用性。王蕾說,現在各類推薦書單層出不窮,基本囊括了出版的佳作優品,但這些讀物如果只是簡單地提供給孩子,沒有教師與家長的指導,閱讀效果還是有限。“當前無論是學校閱讀教育,還是家庭閱讀教育,都有三大難點:讀什么、怎么讀、讀了怎么評價。中文分級標準的研究根本就是為了解決這三大問題。學術標準的制定本身就從教育現場的問題出發,依托大量課題校的數據支撐,同時研制之后又反過來支持現有的閱讀教育改進,并通過不斷實踐對標準進行定期的修訂改進,這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學術閉環,讓學術真正服務于教育實踐,而并非停留于象牙塔里。”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全國少年兒童分級閱讀研究標準研制專家組主任王泉根認為,此標準不僅填補了分級閱讀標準學術研究的空白,更重要的是標準研制源于教育實踐中的問題,未來又將服務于教育實踐,這才是分級閱讀標準研制最重要的價值,用學術標準推動中國閱讀教育的科學發展。
學術前沿性與引領性歷來是北京國際兒童閱讀大會的重要特色,連續六屆中,有多項國內外的學術成果在大會上進行過展示,如美國審辯性思維閱讀課程、牛津大學分級閱讀課型、清華附小整體閱讀活動探究等。本屆大會除了發布中文分級閱讀學術標準之外,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也進行了精彩的學術分享。
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兒童閱讀研究中心主任王秋穎教授介紹了美國學界對當前數字化時代下數字素質的界定,以及閱讀在整個數字素質中的位置與作用,讓我們對數字化時代下如何給閱讀重新界定開啟了新的思考。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高洪波提出,文學初心的實踐重鎮是語文教材,用好語文教材,拓展語文教材就是培養兒童的文學初心的重要途徑,讓語文課本成為孩子滋生文學初心的沃土。來自清華附小、朝陽區實驗小學、北大附小、呼家樓中心小學以及清華附屬潔華幼兒園、三教寺幼兒園的校長、園長與教學主任,參與了閱讀教育實踐之校長論壇和園長論壇,就閱讀教育的學校經驗、家校家園共育等方面進行了沙龍式交流。大會當天,還進行了分級閱讀課程啟動儀式。
《中國教育報》2019年11月25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