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火柴公益鄉土教育課研群,激發了自己挖掘鄉土文化,整合身邊教育資源的念頭。我校坐落在古運河畔,我們就采集當地民謠、歷史傳說,編輯《運河故事》,以此引領學生做有‘根’的人?!比涨?,在河北省清河縣教育局主辦的閱讀分享會上,油坊中心校區校長焦躍生介紹經驗。
如今在當地,和焦躍生一樣在公益活動中快速成長的農村校長和教師還有很多。這些變化得益于2016年一次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現場會。
當時,引入上海滬江公益教育模式后,清河有效緩解了音美教師短缺問題。自此,清河開始積極引進各類教育公益資源。21世紀教育研究院、歌路營、北美外教等十幾個公益項目先后落地,夏加兒美術、快樂音樂、科學魚網校等十多門課程相繼進駐。公益課堂為農村校帶來豐富的教育資源,更引領師資隊伍建設駛上專業化發展快車道。
向陽生長,汲取破土力量
油坊中心校區地處冀魯交界處,勸禮聯合小學是其中最東邊的教學點。
讀書改變命運,只有教師理念更新了、專業化能力提高了,眾多偏遠地區學生才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而這些,隨著教育公益項目的推進正在當地成為現實。
“怎樣開發鄉土課程資源?如何育化學生的家國情懷?”自從參與了火柴公益項目后,勸禮聯合小學郭亞楠就被一種向上的力量所吸引。
因此,她又參加了歌路營、童年一課、北美外教等教育公益組織,結識了許多人生摯友和專業導師。越是學習,她內心緊迫感就越強烈。去年年底,郭亞楠在參加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舉辦的農村小規模學校聯盟活動。參觀榜樣學校,聆聽專家講座,審視自身發展,她收獲良多。
如今,郭亞楠在當地組建了三葉草線上故事會,為留守兒童帶來生活亮色。她說:“自己要做一名有根基的教師,育化有根基的孩子?!?/p>
比起教師的成長,校長理念的更新更為重要。
去年8月,焦躍生被火柴公益選定前往上海參加培訓,聆聽來自香港中文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高校專家的講座?!白畲蟮氖斋@是看到了鄉村之外的世界,理念得到更新。作為鄉村教育人,應該用獨到視角發現自我成長的空間,把世界的美好傳遞給學生。”焦躍生深有感觸。
結合公益閱讀項目,王官莊校區校長郁運凱制訂了教師成長計劃,定期開展讀書分享活動。老師們主動閱讀教育學專著,堅持寫讀書筆記,為頭腦注入新鮮血液。育才小學校長顧西慶定期與樊登讀書會、戲曲協會等開展合作,有力推動了師生的讀書熱情。
從一個項目到多個項目,從一個人到一群人,交流促進成長,學習激發活力,多項教師教育創新舉措開始“破土而出”。
借力揚帆,奔跑在理想途中
鄉村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公益計劃(以下簡稱“青椒計劃”),由北京師范大學、滬江互加計劃等30多家高校、教育類公益組織聯合發起。由高校專家教授和一線優秀教師為鄉村教師量身定做網絡專業課程,為鄉村教育底部攻堅提供解決方案。
據縣教育局副局長劉彥國介紹,青椒計劃啟動之初,清河縣教育局就積極推進,首次通過網絡實現大規模社群化學習,實現足不出戶就免費共享優質資源。
趙店校區孟晨曦老師是受益者之一。
參與青椒計劃研修后,孟晨曦改變了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將歌聲、繪畫、游戲融入教學中,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如今,她已從跟隨者轉變為推進者?!拔磥磬l村教育不僅僅需要專業知識,還要有改變的勇氣。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用自我成長帶動更多人參與鄉村教育這場變革,很幸福!”她在簡書中寫到。
2018年,互加計劃創建全新課程模式N師學院。全國首批300名學員,河北省30名,其中清河12名。6個月培訓,10次在線直播培訓課程、7次實戰操作課程,馬屯校區教師李清友獲評優秀學員?;貋砗螅钋逵呀M建了本縣“網絡教學工作室”,為當地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把脈開方。在此基礎上,縣教育局組建起更多本土網絡名師直播團隊。
個人反思、集體互助、專家引領,在“三駕馬車”驅動下,一批批青年教師借力揚帆,迅速成長。
星星點燈,照亮鄉村教育天空
“把優質文本帶進教室,如同在孩子們的童年撒下一粒閱讀的種子。我們要將更多更好的閱讀資源帶給鄉村的孩子們。”矢志做鄉村點燈人的劉永惠老師這樣說。
在“星星點燈計劃”公益項目中,劉永惠幾次前往南京,系統學習誦讀課程、圖畫書課程,從中獲得專業成長。目前,她正致力于培養學生詩意人生,用有趣的兒童詩、雋永的哲理詩、精致的古體詩,引領學生學會享受母語溫暖。
和劉永惠一樣,自開展互加美麗鄉村網絡公益課程以來,清河縣涌現出一大批優秀助教、助學教師,她們就像星辰,照亮了鄉村教育的夜空。
2019年2月,縣教育局組織一批優秀教師成立區縣助教空間站,引領全縣教師參與互加網絡課程。開學第一周,該縣參與互加網絡課程的班級數量就排到全國第五名。
于煥軍是育才小學從教20年的數學老師,從未教過美術、手工課。面對互聯網雙師課堂這種嶄新的教學模式,于老師白天參加CCtalk培訓,晚上投入青椒計劃學習、總結助學心得、整理學生作品、上傳小打卡、制作美篇,每天時間排得滿滿當當。
于老師說,每當看到學生在網教老師帶領下展現出令人驚嘆的創造力,創作出想象豐富的作品時,自己心里就比吃了蜜還甜。
以前對于農村孩子,藝術仿佛遙不可及。然而現在他們卻敢說:“給我一支畫筆,我能畫出一個美麗世界!”
夏加兒美術、山里紅美術等公益課程,給鄉村學生心中播下了藝術的種子。有不少鄉村學校,學生現在一個月畫的作品比過去一年都多。2018年,育才小學學生創作的270幅畫作入選上海教育博覽會,270名學生被評為“小小藝術家”。
不但能寫會畫,而且能唱會跳。從“互聯網舞蹈大賽”到“百校同跳一支舞”,從“鄉村娃娃編舞”到“鄉村娃娃的舞會”,翗翗韻律舞蹈課程豐富多彩的活動深受學生歡迎。在“百校同跳一支舞”活動中,清河報送的“說唱中國紅”等節目全部入選。KT足球課程通過線下比賽、線上互動,創造出一種自由時尚的運動方式。去年6月,在10米折返技能挑戰賽中,馬屯校區勇奪全國冠軍。
……
“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等待輸血到自己造血,農村教師借公益資源激活了內生力,加速了專業成長,引領農村學校從小而弱走向小而優、小而精?!鼻搴涌h教育局局長孫東升如是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周洪松 通訊員 左秀芳 王喜)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