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11月26日訊(記者 董魯皖龍 梁丹)“合陽縣是農業大縣,貧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群眾缺理念、缺知識、缺技術。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年定點扶貧合陽縣以來,我們受益于學校的農、林、水學科優勢和豐富的人才、科技等力量,在農業技術人才培訓、發展優質產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等方面得到了很多幫扶,全縣經濟社會各方面得到很大進展,2018年整縣脫貧摘帽,比原計劃提前了一年?!?在今天教育部召開的“教育部直屬高校扶貧工作進展及成效”發布會上,陜西省合陽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鄧寬社說。
合陽縣位于陜西省關中平原、黃河西岸,曾是國家級貧困縣,是渭南市貧困人口最多的縣 ,貧困發生率最高時達38%,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6966戶、97182人。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投入真感情扶真貧,舉全校之力開展幫扶工作,八年來雙方積極創新校地合作模式,探索形成了‘三團一隊’智力扶貧模式——書記幫鎮助力團、專家教授助力團、研究生助力團、本土優秀人才先鋒服務隊,充分發揮人才、科技力量助力合陽脫貧攻堅?!编噷捝缯f。
鄧寬社具體解釋說,一是形成了“書記幫鎮助力團”。合陽縣12個鎮辦和相關涉農部門,對接西農大20個學院黨委書記組成“書記幫鎮助力團”,依托學院資源優勢,促進一批貧困人口精準脫貧。二是“專家教授助力團”。合陽縣根據產業園區實際,提出幫扶需求,學校遴選168名副高以上專家組成“專家教授助力團”,分成若干科技幫扶小分隊,在每個鄉鎮至少建立一個“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基地”,開展定向結對幫扶。三是“研究生助力團”。合陽縣缺少專業型技術型的基層干部,我們請學校選派優秀博、碩士生組成“研究生助力團”,掛職擔任合陽縣鎮辦科技扶貧副鎮長,駐鎮蹲點開展幫扶,目前已接收5批次76名研究生。四是打造“本土優秀人才先鋒服務隊”。合陽縣從涉農部門抽調148名行業骨干,組成“本土優秀人才先鋒服務隊”,配合“研究生助力團”“專家教授助力團”開展工作,跟隨專家教授進行學習,提升了自身的造血功能。
在產業發展方面,雙方精誠合作,供需精準對接,形成了校地合力推進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鄧寬社介紹,在提升了產業層次方面,先后幫助引進陽光玫瑰葡萄、瑞陽、瑞雪蘋果等新品種130個,推廣實用技術60項,策劃非遺文創產品60件,申請專利技術3件,建成“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基地”14個,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2300戶,帶動貧困人口12000人。促進產銷對接,先后為合陽設計產品包裝50個,策劃創意產品30個,搭建農特產品電商、微商平臺6個,助銷產品22萬余噸、5700余萬元。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200余場次,為合陽培訓基層干部1200人,培訓技術人員24000人,并有8位農民通過培訓成為陜西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的“高級職業農民”,形成了一支永不走的鄉土人才隊伍。
“2018年合陽縣整縣脫貧摘帽,比原計劃提前了一年。校地合作已經成為合陽縣脫貧摘帽的重要推動力量。”鄧寬社說,下一步,我們將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和學校加強合作,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推進鄉村振興,奮力追趕超越,爭取早日實現合陽全面振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