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不僅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能力。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第六中學以“自主教育”為抓手,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激發師生內在潛能,讓他們在“自主”的氛圍中獲得成長的力量。
“張開自信的翅膀,舞動自主的韻律,以生命的名義,唱響自強的旋律……”在“龍的故鄉”河南省濮陽市,一所與石油資源相關的學校——濮陽市油田第六中學,最近因為一組照片在網絡上的傳播引發熱議。照片展示的是該校學生入學時的場景:學生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學校馬路兩側,繼而匯成一列走進校門。上千人進校有序而震撼,這是濮陽市油田六中“自主教育”的成果。
36年探索只為“自主教育”文化
建于1982年的濮陽市油田六中,教育教學質量在油田教育系統處于前列。在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進學校內涵發展的今天,以黨總支書記周敬賀為首的領導團隊帶領學校從文化建設出發,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學生的幸福成長,創造健康、優質的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
關于文化建設的求索,學校建校至今的36年里,共經歷過3個階段。從一開始的“關愛教育”到“三自教育”,再到今天的“自主教育”,一步一步記錄了辦學者對教育的深入思考和實踐總結。
中國人生科學學會教育策劃專業委員會會長劉佳瑞指出,學校文化不是一種孤立的文化存在,而是在梳理近千百年地域文化的基礎上,從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出發,從對地域環境、學校背景、文化底蘊的深層次分析中,探尋到影響和主宰學校發展的精神內核。基于這樣的認識,2018年3月,學校新教學樓即將落成之際,為提煉與總結多年辦學經驗、創新辦學機制,學校邀請專家、學者對學校領導班子、教師、學生以及校園環境進行深入調研,最終確定了“全面育人、自主發展”的辦學理念。“自主教育”從此成為該校的文化主題。
濮陽市油田六中經過反復推敲,結合學校實際工作,建立了包括“自潤環境優化、自勵德育管理、自主教師發展、自主學生成長、自主課程開發、自主課堂教學、自省教研活動、自強制度建設、自愛家校共育”九大維度的學校文化體系,將“自主·成長”作為學校的核心價值觀。
2019年3月出爐的《濮陽市油田六中學校文化讀本》中這樣寫道:“自主,就是做自己的主人,我的事情我完成,我的成長我做主。不給別人添麻煩,不給集體添亂子。”周敬賀指出,“自主”一詞具有豐富的價值意蘊,心理學中指的是遇事有主見,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主不僅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能力。自主能力是終身發展的能力,是核心素養中的重要一項。將“自主教育”作為濮陽市油田六中的主題文化,是因為學校尊重生命的個體價值和成長規律,相信它能夠激發出學生成長的內在動力。
“自主”引領下的教學管理方式
“‘自主教育’在濮陽市油田六中能夠落地扎根,與學校教育教學的發展歷程不可分割,與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各方面工作的開展一脈相承。‘自主教育’指引著學校各項工作質量的提升,也記錄了油田六中人的探索歷程。”周敬賀意味深長地說。“自主教育”這一學校主題文化的確立是理念上的升華,更是油田六中全體同人一步一個腳印做出來的成果。
早在2012年,濮陽市油田六中的教師就參與了一項國家級教科研課題《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當時面臨大班額下的學生管理難題——油田六中有不少70人以上的大班,教師就研究如何創新管理模式,提升大班額的管理質量。”現任初四年級主任的常自軍就是當時課題組的重要成員之一,他介紹說:“我們想了一個辦法,把班級分成區,每個區二三十人,每個分區內設置班委,這樣就縮小了管理單位,同時增加了負責人,各項工作都高效多了。”很快,“大班額下的學生自主管理經驗”就在全校推廣。這種學生自主管理模式還拓展到了課間跑步等其他管理事務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聽得乏味而且記不住。學生可以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也可以管理好自己的學習呢?帶著這樣的思考,學校開始構建“自主課堂”。
在“自主”理念走進課堂前,濮陽市油田六中的課堂教學停留在傳統模式中。數學教師蔣方軍習慣于課堂講解,但面對學生作業出錯、考分不理想的困境,他深入反思、不斷嘗試,摸索出一套“呈現—思考—點撥—思考—展示—拓展”的數學習題課自主課堂模式。課堂節奏緊湊了,學生注意力集中了,學習效果明顯提升。學校教務主任孟慶付向記者介紹了油田六中構建“自主課堂”的心得和歷程:“自主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互動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教師要以有限的教,喚醒學生無限的學,讓課堂教學更有效。”“自主課堂”的推廣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為學生質疑問難留出了足夠的時間,真正貫徹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觀。
“自主教育”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不僅包含學生的自主發展,還包括教師的自主發展。“培養具有‘自主能力’的學生,首先要解放教師。學校通過一系列自省教研活動,助力教師專業發展,讓教師從合格走向優秀、從優秀走向卓越。”周敬賀說。
曾經學校管理以制度要求為主,教師為完成教學和科研任務身心俱疲,工作中缺乏熱情和主動性。如何讓教師的“被動成長”變為“主動發展”?濮陽市油田六中在“自主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提煉出“自省教研”文化:教師備課按照議、備、研、試、磨、講的步驟;學校鼓勵教師在教研活動中進行積極的自我評價、自我反省、自我調控;學校還建立了校本教研問題庫,實行問題懸掛,招標認領,合力攻關,配合教育科研課題的申報與管理,變“要我研究”為“我要研究”。
發現自主發展的內在規律
在“自主教育”的氛圍下,教師沉睡的潛能被喚醒、蘊藏的才華被釋放,他們用科學家的眼光去研究學生、研究教育——教師從“學校教育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入手,列出需要培養的能力項目,同時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發展特征,將能力項目與學生年齡對應起來,明確不同年齡段側重開發的不同能力,把培養任務細化成一個時間表。經過兩年多的反復論證,《初中階段學生自主發展導航》誕生了。這項成果與濮陽市油田教育系統其他教育機構的研究成果一起,形成了一部包括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自主發展導航》,榮獲全國優質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
針對學生“自我管理”的落實,濮陽市油田六中也總結出一套方法:首先要確定目標,再做目標分解,將時間和任務進行合理分配。在程序上作出合理規劃后,采取家長簽字或同學互相簽字的方法進行過程督促。這些方法在周末、假期的安排上都非常實用,甚至可以應用于學生的生涯教育。油田六中教師關環曾代表學校課題組,在一次全國教育交流活動上介紹了學校生涯教育課程的開發和實踐研究。濮陽市油田六中開展生涯教育,重點同樣是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當學生對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有了客觀的審視,才能對未來職業進行初步規劃,然后根據目標進行短期目標分解,通過努力一步一步達成目標。”關環說。生涯教育讓學生站在整個人生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當下的成長,明確自身的目標、責任、使命及差距,促使他們朝著夢想的方向努力。
在“自主教育”的學校文化引領下,教師的眼光不再局限于書本和成績,而是有意識地帶領學生放眼未來,激發學生生命成長的內動力。
自主發展是一種幸福體驗
真正自主起來的學生,自然會度過一段充實而美好的學習時光。
“我們上課時,老師講的不多,我們自己找規律,同學們都搶著發言,即使說錯了,老師也不會批評我們。”
“開班會時,老師不是在前面訓話,而是把舞臺完全交給我們。初四(2)班剛剛舉辦了‘樹立目標、勵志教育’主題班會課,發言最精彩的是鄭亞楠和劉思彤,她們準備得很充分。”談起學校的事情,油田六中的學生滔滔不絕。
“中央電視臺有《百家講壇》,濮陽市有《濮陽大講堂》,我們有《班級大講堂》,主題是大家一起商議確定的,一般會挑選我們感興趣的話題。許多同學講過之后都發現自己的表達能力提高了。”
“學校每年都舉辦一次大型的‘四合一’活動,有經典誦讀、文藝展示、拓展培訓、趣味健體等。孫之晗從初二開始做主持人,到今年已經3年了,表現越來越專業!”
“去年暑假社會實踐的時候,老師提出了‘如何賺到20元錢’的課題,我當時腦子里就閃現了好幾個創業項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們初中生也要小試牛刀。我還主動請纓,為同學提供創收培訓!”
在濮陽市油田六中,班級舞臺、學校舞臺都是向學生開放的,學生展示自我,收獲成就感,變得更加自信。同時,豐富的校本課程和社團活動也給學生提供了發展個性的平臺,學生的興趣、特長在六大類上百門選修課中綻放,個性發展需求得到了滿足。
目前,濮陽市油田六中已經形成具有時代特征、地方特點、特色鮮明的自主課程體系,促進了學校的特色發展。正是基于“自主教育”文化的實踐,濮陽市油田六中走上了內涵發展之路,其發展成果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學校先后獲得“全國現代技術實驗學校”“全國科技創新先進學校”“全國學生自主能力培養實驗學校”“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模范職工之家”“河南省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其教職工每年獲得各級各類獎勵有120余項。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座富有的礦藏。‘自主教育’強調主體意識的自我覺醒,讓學生在生命成長的各個階段認識到自身潛能并進行自我鍛造、自主研究,以科學家的方式學習,在人生舞臺上體驗成長的幸福。”周敬賀自豪地說。
《中國教師報》2019年06月19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