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印有國徽的獎狀拿在手上沉甸甸的。”近日,在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召開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經驗總結暨推廣交流會上,該院信息工程系主任王永琦激動地說。此前一天,他剛剛從廣西教育廳領回了榮獲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的獎章。
這項名為“‘雙線滲透’的農旅特色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的教學成果,于2011年3月立項,2013年3月完成實施方案,實踐檢驗和推廣應用時間為5年,該成果2014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經拓展后去年又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是什么讓一所非示范高職院校連獲兩次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廣西擁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和全國知名的生態旅游資源,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而電子商務專業存在著專業培養與人才需求脫節、教學資源短缺、職業素養難養成等問題,亟須進行教育教學改革。
針對電子商務專業教學上存在的這一痛點,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探索了“農產品+實訓基地”的模式,通過校企融合,建立校中企,解決了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實習的問題。2014年,“校企共建農產品流通實訓基地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之后電子商務專業學生越來越多,學院在傳統教學主線基礎上,開辟鄉村特色教學新主線,兩線相互融合,圍繞人才培養體系的目標、規格、管理、過程、方法和評價6個方面,將服務農產品流通與鄉村旅游雙線滲透。如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趕圩、走秀、開關、進企”等教學方法,在項目實踐中,通過“說農、任農、助農”育人,這樣的講課方式深受學生歡迎。
廣西經貿職院2014級學生歐陽孔鵬來自梧州市蒼梧縣木雙鎮友誼村,學院在教學過程中引導他說農、認農、助農,他通過描述家鄉的農旅物產資源,組建團隊,挖掘、包裝、策劃和設計農旅電商項目。歐陽孔鵬依托駐村第一書記、金橋電子商務產業園等資源,通過眾籌、線上直播、MV、微信公眾號等互聯網渠道進行推廣傳播,成功地將原生態的農旅資源開發成商品,讓自己的家鄉友誼村搖身一變成了一個農旅“o2o”體驗的原生態特色旅游村。
廣西經貿職院“雙線滲透”農旅特色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體系,豐富了“做學合一”的職業教育教學理論,創建了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共贏管理機制新模式,拓展了養成教育的教學方法與評估模式,為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提供了一個具有推廣性的范本。
目前,廣西經貿職院依托這項成果培養了近萬名“愛農村、知農情、善技術、會營銷”的“農旅電商”人才。學生通過自主創業成立公司及農業專業合作社23家,策劃農旅電商線路76條,累計銷售廣西特產50余萬斤。以“撩啰趕圩、土貨秀”等為載體,把40個真實項目轉化為教學任務,孵化“農旅項目”76個;建成了電子商務專業學習平臺和SPOC(小規模在線課程)特色課程資源庫,為專業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優質教學資源。
《中國教育報》2019年11月04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