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盾 通訊員 連燕純 王向嶺)廣東梅州市五華縣岐嶺鎮黃塔村村民覃雪梅現在村里的百香果種植基地,有了份穩定的工作,每月收入約2800元。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底的6990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24044元,實現穩定脫貧。
覃雪梅家的發展變化,得益于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和黃塔村引進廣東又一村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打造集休閑旅游、采摘于一體的百香果種植示范基地。該項目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運作模式,每年為黃塔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10.80萬元,為農戶增加田租收益約10萬元。
這只是廣州鐵職院充分發揮人才、智力集聚優勢,精準實施“輸血造血”幫扶舉措的縮影。自2016年對口幫扶黃塔村起,學校以基層黨建為引領,以精準幫扶為導向,以構建脫貧長效機制為抓手,以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為出發點,以改善人居環境為目標,將黃塔村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與經濟優勢,努力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殲滅戰”,助力村民脫貧奔康。
地處革命老區的黃塔村距離縣城、岐嶺鎮50公里、25公里,是省定貧困村,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外出務工和種植水稻。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約7525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8000元。經精準識別,2015年黃塔村新時期建檔立卡貧困戶為60戶226人,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900元。
“村里的主干道路原是狹窄的泥路,路旁全是竹子,村里基本沒有公共基礎設施。”廣州鐵職院駐黃塔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江富強介紹說,黃塔村干部原在破舊的村委辦公樓辦公,開會時因桌椅不夠有些人站著開會。
寬敞開闊的文化廣場、干凈平坦的道路,全新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整潔的衛生站……黃塔村的村容村貌與文化內涵正不斷提升。為讓黃塔村既有顏值又有內涵,廣州鐵職院聚焦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入各類籌集資金共298.56萬元,啟動了衛生站、公共服務站等25個項目。其中,黃塔村完成的自來水工程建設民生項目,解決村民一百多年來喝不上放心水的困擾。
黃塔村擁有6000多畝山地、湖泊等資源,如何把青山綠水變為鄉親的脫貧聚寶盆?2019年,廣州鐵職院引進五華縣山強種養專業合作社,充分利用黃塔村棄荒地建設蛋鴨養殖示范基地。合作社與相關公司根據市場走向,定點保底回收養殖戶的全部產品,使簽約養殖戶沒有銷路之愁。村集體每年還能從基地中獲得7%的分紅。
“產業幫扶是造血幫扶,要把扶貧產業做精做大,打造產業富民工程,吸引貧困戶參與幫扶產業項目,鞏固脫貧成效、防止貧困戶返貧。”廣州鐵職院黨委書記張竹筠介紹說,學校組織專家團隊對黃塔村產業發展把脈開方,聯合企業,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致富帶頭人+貧困戶”等運作模式,因地制宜打造百香果、香菇、蛋鴨等產業基地,讓村民增產又增收。
產業成了黃塔村脫貧的搖錢樹。香菇等三大扶貧產業每年為村集體增加15萬元收入,為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增加每人500元的分紅收益,實現貧困戶100%有扶貧產業的幫扶帶動。
為幫黃塔村好產品賣出好價格,廣州鐵職院創業團隊為百香果、鴨蛋進行包裝設計,并建立網絡宣傳與銷售平臺等。“電商作為新興業態,為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新思路。”據廣州鐵職院校長馬仁聽介紹,為幫黃塔村打通產銷對接“最后一公里”,學校創新探索,運用新載體、新手段、新渠道,組織農戶參加展銷會、開展農產品體驗活動、搭建電商平臺等,促進農產品增值、村民增收。2019年至今,學校通過電商平臺、線上線下相結合等方式,幫助黃塔村銷售約15萬元扶貧產品。
在廣州鐵職院扶貧工作隊鼓勵幫扶及專家培訓指導下,黃塔村村民張展輝擴大了種植養殖規模,集約了10畝摞荒的土地,開展玉米、五華高山紅薯種植。通過勤奮勞動,他走上脫貧致富路,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底的5057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16886元,增長率為233.91%。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廣州鐵職院著力激發村民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學校準確甄別貧困戶,深入調查研究,實施“一戶一策”幫扶措施,鼓勵勞動致富。學校發揮技能培訓等專長,主動聯系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等,到黃塔村開展有針對性的通用培訓,提高村民的勞動技能。同時,重視教育扶貧。在扶貧工作隊鼓勵支持下,巫佳月的家長堅定了讓她讀書的信念。2019年,巫佳月考上廣州鐵職院物流管理專業。通過訂單式培養,她已與前海煦逸信息技術(深圳)有限公司簽訂就業協議,點亮家里致富奔康新希望。
教育精準扶貧“拔窮根”。近年來,廣州鐵職院根據黃塔小學教育發展需求,精準施策,共投入30萬元,改善硬件建設,給黃塔小學師生們提供具有良好軟硬件配套的學習環境。學校還多方開拓渠道,解決黃塔小學師資不足困境。
廣州鐵職院精準扶貧出真招見實效,黃塔村成為岐嶺鎮唯一提前1年完成貧困戶穩定脫貧退出及貧困村成功退出目標的村莊。在岐嶺鎮2019年度扶貧工作考核評分和綜合考核中,黃塔村獲第1名、2名的好成績。黃塔村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2019年,村集體經濟年收入21萬元,增長率為2525%;58戶貧困戶225人全部脫貧,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274元,增長率為317.28%。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