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游戲化學習活動課例,教師在活動中通常扮演的是游戲化學習的指導者、行為規范的示范者、心理保健者、領導者等角色,始終站在以教為中心的視域下開展教學活動,這導致學生對教師設計的游戲化學習活動并不“感冒”。解決這一沖突,教師可以嘗試扮演游戲活動中的玩家或玩家領袖,或弱勢玩家,讓學生協同教師玩家去完成游戲任務或學習任務,更多滿足學習者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教師還可以嘗試扮演游戲活動中的非玩家角色,如把自己當作道具,協助學生更有效地完成游戲任務或學習任務。
其實,出現上文所述現象與教師的游戲化教學素養不夠有關。教師的游戲化教學素養包括游戲化教學實踐素養和游戲素養,其中游戲化教學實踐素養包含游戲化教學系統設計能力、游戲化組織和管理能力、游戲化評價能力。新時代背景下,好教師要具備扎實的學科知識、過硬的教學技能、深厚的教育情懷,也要具備讓課堂教學“有趣”的能力,可以用游戲給學習帶來強大的“補丁”,努力讓學生全情投入學習,主動挑戰難題并保持樂觀精神。
伴隨著“數字土著”一起成長的新媒體和游戲,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權利構成了挑戰,如何更好地對話這些“數字土著”學生,做到共情,做到游戲化與教育教學的融合,我們需要更多關注教師游戲化教學素養的提升和系統的研究。
(摘編自《光明日報》)
《中國教師報》2019年06月12日第7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