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環境發生巨大變革,稅收政策紅利頻發,高素質稅務會計人才是建設企業財管新生態、推動國家財稅法治化進程的力量源泉。《稅務會計》綜合經濟、管理、法律等學科優勢,聚焦財稅法令、財務會計、稅收稽查及籌劃等熱點話題,培養懂財務、精稅務、能管理、通稽查和擅籌劃的復合型財稅人才,符合新時代高等教育教學的改革要求。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郭月梅教授擔任負責人開設的《稅務會計》課程,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增強老師投入感,提高學生參與度,是為滿足社會需求打造的“金課”之一。該課程在中國大學Mooc、智慧樹等在線學習平臺上線不到1年,選課數量近3萬人次,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在該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學團隊始終堅持高階性是質量保障,創新性是發展動力,挑戰度是根本特征。“兩性一度”(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鍍《稅務會計》金課,把好人才培養“最后一公里”的質量關。
一、《稅務會計》慕課建設滿足高階性標準,打通線上線下教學“最后一公里”
高階性是“《稅務會計》金課”的質量保障。高階性具體如下:一是稅務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的高階性。本科教育應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級稅務會計人才,在《稅務會計》金課打造的過程中不光要重視傳授稅務會計知識、培養稅務會計能力,還重視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塑造,并適時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即做到教書與育人并重。
二是培養學生稅務會計的高階思維。高階思維包括創新思維、批判性思維、獲取隱性知識等方面,要求《稅務會計》金課要有開放性和探索性,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授學生現有的知識,而是可以和應用型、科研型相結合讓學生探索未知的知識。
三是稅務會計人才培養手段的高階性。《稅務會計》應用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方法,提出慕課與項目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團隊與學生之間通力合作,通過“線上教學、線下教學”兩種方式,依托慕課教學平臺,采取課堂教學形式,線上線下共同建設金課,培育一流專業財稅人才。
二、項目教學方式滿足創新性標準,打通理論與實踐結合“最后一公里”
創新性是《稅務會計》“金課”的發展動力。創新性需要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技術手段和教學重難點著手。
一是教學理念創新。要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稅務會計》金課建設加強稅務會計的實訓,以稅法項目為基礎,即項目教學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勢在必行。
二是教學內容創新,教師把最新知識和技能教授給學生,加入部分科研內容,讓學生了解學科的未來發展方向,具有前瞻性的視野。同時,運用稅法項目教學方法,按照設計項目、分解任務、講授知識、實踐操作、成果展示、評價打分等環節開展金課的教學改革與創新。
三是教學手段創新。《稅務會計》金課實現“線上+線下”教學模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模式改革。同時,老師承擔講授知識與項目指導的雙重任務,突破現行教學模式下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全面促進學生課堂上、課堂下準確、快速理解專業知識,掌握各個稅法項目的實踐操作與應用。
四是教學重難點創新。《稅務會計》金課建設是以項目為核心,將稅務會計目標崗位的典型工作內容設計成單一的稅法項目,再將稅務會計的項目分解為多個教學任務點,每個任務點均涉及稅務會計實際工作崗位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學生在實操中學習目標崗位的職業技能,快速掌握勝任崗位職業能力的稅務會計要求。
三、案例教學滿足挑戰度,打通實踐能力培養“最后一公里”
挑戰度是《稅務會計》金課的根本特征,《稅務會計》是一門理論與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程內容立足于職業崗位的真實工作任務,教師授課要做到理論知識傳授和技能培訓并重,使學生了解并熟悉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讓學生在校期間能夠上手,在畢業后能夠立刻上崗工作。
(一)教師設計個人所得稅案例的教學方案,降低理論知識挑戰度
個人所得稅計算的知識點主要包括認知個稅、個稅應納稅的計算、抵扣項目的計算、應納稅額的計算等。案例設計、發布、點評等環節統一設計:一是案例設計。根據個稅教學目標和個稅申報職業能力要求,設計個稅計算和申報項目的案例框架,降低理論學習難度;二是在金課平臺上發布案例任務,以某自然人繳納個稅為案例,讓學生判斷該自然人的個人所得稅繳納數額是否正確,免稅項目是否申報正確等,以此引導學生思考個稅相關優惠政策及稅額的計算方式,降低個稅計算難度;三是視頻詳細詳解。錄制三個視頻,依次講解個稅相關政策、個稅計算知識和實際個稅案例,視頻時長以8-12分鐘為宜,以實例和知識講解結合的方式完成知識傳授,降低知識應用難度。四是案例講解。教師以個人房貸、個人租金、父母親撫養、個人購買保險等經濟事項是否可以抵扣個稅作為測試題,全方位考察學生個稅抵扣知識的掌握情況。
(二)指導學生操作個人所得稅App軟件,降低實踐操作挑戰度
案例分析環節,由學生課前自主完成。在課前預習環節中,教師把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操作個人所得稅App,完成個稅申報項目任務。在案例教學環節中,突出師生“互動”環節,學生在操作中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給予指導,解答學生個稅實操的抵扣問題、計算稅率等疑問;最后,教師在案例展示后,總結各個組的個稅案例完成情況,對個稅計算正確與否進行點評,結合個稅申報與抵扣等案例成果予以打分。
(三)教師根據學生反饋進行評價與改進案例,降低案例挑戰度
案例教學結束后,根據學生反饋進行評價與改進案例。具體如下:一是教師積極跟進學生對個人所得稅計算的掌握情況,重點關注學生掌握情況較差的個稅知識內容,以此改進案例中個稅項目設計,比如導入更多的習題、細化視頻、添加更多的個稅案例、羅列更多的個稅條款等。二是教師要在稅法會計案例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廣博專精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寬度,加深知識深度,提出具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和要求,讓學生感受到挑戰,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完成復雜任務的素質能力。
四、課程思政元素是關鍵點,打通教育育人“最后一公里”
《稅法會計》作為一門“金課”,必須教書、育人并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培養德才兼備的稅務會計人才為基本目標,將職業道德和精神的培養作為首要目標。一是道德品質與愛國精神培養并重,應使學生認識到單位和個人納稅是為國家的繁榮穩定做貢獻,是愛國表現;二是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不偷稅漏稅;三是培養學生愛崗敬業、認真仔細的工匠精神,不算錯、不算漏、不多算相關稅額;四是《稅務會計》金課的“課程思政”選取情景案例,例如選取真實的偷稅漏稅案例讓學生思考并討論;五是教師將自己在稅務會計知識的學習經驗和方法傳授到學生,將自己在生活學習中的經驗和感悟與學生進行分享,列舉稅務會計發展史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事跡,為學生樹立榜樣的力量。
“兩性一度”鍍《稅務會計》金課的具備獨特優勢,通過多年慕課的建設、項目教學方法創新和案例教學方式改革,教師通過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水平,全面探索多元化教學模式,這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進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效果,增強學生課堂的參與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