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數千年來,東晉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述的世外桃源一直是鄉村生活的典范。不久前,詩人心目中的桃花源正在浙江省德清縣三林村逐漸變為現實。
今年4月底,浙江農林大學與當地正式簽署了鄉村振興校地合作協議。高校在鄉村振興中能夠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如何以智力資源為媒介將生態資源轉變為發展資源?過去三年里,該校馬軍山教授帶領30余名研究生扎根鄉村,充分發揮高校智力資源優勢,通過產學研方式,逐步將普通的山區小村莊打造成當地鄉村振興的示范點。
窮鄉村里藏著生態富礦
當前春夏之交,正是三林村旅游旺季。魚蝦在水底潛游,白鷺在空中飛翔,新修的白鷺漾臨水棧道、農家庭院里綠油油的蔬菜、清新典雅的鄉村民居、完整科學的垃圾分類系統……傳統生態與現代生活兩種文明交相輝映。
可誰能想到,就在三年前,三林村和浙北的其他村子并沒有大的區別。因缺少規劃引領,村子知名度不高,休閑農業發展慢,村民守著自然資源難致富。
“樹木隨意種植雜亂無章,鄉村環境一團糟,村民們養殖的各種畜禽在村子里亂跑,留下的糞便和著泥濘……”回想起當年的三林村,村支書沈炳奎指著眼前的一片景觀說,“這里三年前還是一片破爛的廠房,周邊都是荒地雜草。”
眼看著周圍城市發展越來越好,農村怎么富,農業如何強,越發成為當地村民心中的一道坎。在很多人看來,當地的爛攤子不可能有發展前途。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隨著浙江農林大學師生的到來,當地也迎來了發展轉機。
三年前,第一次走進三林村的時候,在場的師生們眼前一亮。這個地處杭嘉湖三市交界處的小村莊,集自然與人文景觀于一身。不少師生驚嘆:“這樣的生態資源不就是當地最大的富礦?”
2016年,浙江農林大學承接了 “三林村精致小村”規劃建設工作。在該校園林學院馬軍山團隊的指導下,三林村以精致小村建設為依托,積極探索產村融合發展新路子,形成了以“萬鳥園”生態公園為核心的廟前漾濕地休閑農業片,以大禹生態農莊為核心的白龍潭桑果觀光農業片,以尚書故里和美麗牧場等為核心的白蓮塘漁牧生態農業片。
堅守三年打造新農村樣板
“我們整個項目突出生態特色,涵蓋了萬鳥園、尚書廣場、游客中心、水上游線等12個大工程29個項目內容,其中特色民宿、創意咖啡廳、露營基地等場所已經投入運營?!瘪R軍山介紹說,如今這里有4000個普通村民,也有大學教授、臺灣創客;200畝大小的萬鳥園,每天都會迎來萬只白鷺歸巢,城里人開車排隊前來觀看;一排排美觀的農民小別墅賞心悅目。
在生態規劃的引領下,全村合力打造養生福地“萬鳥園”,在保留村莊原有“孝賢文化”的基礎上,新增“白鷺水鄉,國際慢村”的旅游發展主題,抓活“水鄉、蠶桑、休閑農業”特色,把產業連起來,把景點串起來,發展成集采摘、垂釣、研學、游賞為一體的休閑觀光農業,打響了“游水鄉村落、觀萬鳥浩瀚、摘四季水果、看花卉世界、賞絲綢文化”的品牌,顯著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村民王佳玉說,“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馬軍山老師打造的萬鳥園,將廢棄的廠房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家園,可以飯后百步走,帶孩子娛樂,可以說吃、喝、玩、樂都有!”萬鳥園工作人員龍霞就是本村的村民,她說:“沒想到我會有機會在村里上班,騎車幾分鐘,再也不用開幾個小時的車到杭州上班了。”
如今,三林村環境越來越好,不僅是全國文明村、浙江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百姓心中的平安村,還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浙江省生態文化基地、浙江省慢生活休閑旅游示范村。
“生態環境好了,我們生態農莊也越來越火?!贝笥砩鷳B農莊老板范旭明這幾年依靠優美的環境,開拓親子游和自由采摘,推出了水鄉婚俗體驗等項目,休閑觀光農業搞得越來越紅火。
“美美與共”收獲多方共贏
“以前我們有資源,有決心,就是沒有專業的人來規劃、執行?!泵棵肯騺韰⒂^的其他村干部介紹經驗時,沈炳奎都顯得特別自豪,“浙江農林大學馬軍山教授,帶著學生來到我們這里幫我們做規劃,助力我們打造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樣板?,F在,村民在家門口可以就業,還能售賣土特農產品,村民的口袋眼見著鼓起來了。去年村里人均年收入超過35000元,至2020年將實現人均年收入45000元?!?/P>
村莊變美,村民變富,美的不僅是地方。馬軍山教授和學生們的心里也樂開了花。浙江農林大學研究生楊莉說:“從跟隨導師開始前期規劃設計,到項目的推進,逐漸深入參與到整個白鷺水鄉的建設運營當中。不僅培養了我的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和獨立解決問題潛力,也讓我更深刻地了解了鄉村面貌,教會了我如何去設計受百姓歡迎的農村規劃。”
“鄉村是充滿生命力的,這是一種內在的、潛伏在平靜表面下的活力,體現在很多小細節當中?!毖芯可蚍f凱感慨道,“如果我們能夠挖掘出這種力量,引導好這種平靜表面下生活的張力,鄉村的建設一定會大不一樣,美麗鄉村一定會更有吸引力?!?/P>
如今,還不到60歲的馬軍山已經滿頭白發,因為長期在鄉村工作,他顯得十分消瘦但依然精神矍鑠。但看著欣欣向榮的“白鷺世界”“國際農莊”“大禹生態農莊”……馬軍山對三林村的未來充滿期待。
“作為農林大學的規劃設計工作者,我們的責任就是要用我們的規劃和駐村指導,助力‘兩山’理念成為實踐,建設更多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的新農村,引導村民看好、用好綠水青山,讓農村的環境資源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山銀山。”
《中國教育報》2019年05月13日第8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